第77章 焦点转移大法(第3/3页)
他要上折自辨,同时也要上书辞职。
可他上一次,皇帝驳回一次,驳回一次,他就被弹劾一次。
“三辞三留”之后,被玩坏了的吕畴上了第四份辞呈,结果不但又被皇帝驳回,还被赏赐了二十两白银和一道口谕。
皇帝说,要跟他成就一段云龙鱼水、君臣相得的佳话。
吕畴都快崩溃了,你跟我一个贪官污吏做什么佳话?!
这下可好,险些被言官们骗到左顺门打死。
皇帝以宫中斗殴为由廷杖了十二名言官,硬将吕畴留在了京城。
为此,皇帝还派遣很受文官拥戴的璐王,去六科廊探望抚慰,言辞恳切,声泪俱下,请他们顾念大局,理解陛下的用心,不要再跟吕畴过不去了。
这是璐王的强项。
吕畴不是郭恒,若为了郭恒廷杖言官,郭恒会第一个站出来劝谏他保护言路,然后毅然请辞。
吕畴不一样,皇帝要留他,他只会谢主隆恩的留下,从此为皇帝马首是瞻。
新提拔的三位阁员毕竟需要时间熟悉阁务,建立人脉,贸然将内阁成员全部换掉,的确会出乱子。
吕畴是小人不假,但老马识途,有政务经验,也有自己的人际网,从他举荐韩让开始,皇帝便看到了他的价值。
而刚刚经历一场折磨的吕畴,完全将皇帝当成了救世主,注定会夹着尾巴做人,不但团结帮扶新同事,还会纠正冤狱,献言献策,举荐人才,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皇帝也不怕他陷害忠良,他这种人,只要是皇帝喜欢的忠良,他都会上赶着巴结,只要是皇帝想惩治的人,他必定不遗余力,积极落实。
从前为了巴结先皇,他可以整治忠臣,如今为了巴结皇帝,他也可以惩治奸臣。
所谓以贼平贼,以奸惩奸,事半功倍。
皇帝也很清楚,这种人用久了容易上头,所以选择吕畴而非姚元锡的第二大原因——他是老来子,双亲九十岁高龄,十年之内大概率要回乡丁忧,到那时,新的内阁已经步入正轨,也是“过河拆桥”的最好时机。
平安在翰林院里听八卦,听得一愣一愣。
天塌了!《奸臣传》里唯一的真奸臣当了首辅。
他不禁反思,自己的存在到底是改变这个世界,还是毁灭这个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