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大叔,快来救我!(第2/3页)

“啊……”平安道:“他们爹娘不管吗?”

“监生中年纪最小的也有十六七岁了,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陈琰道。

“哦。”平安记住这件事了,以后说什么也不能进国子监,这里的校长可太凶了,不像他爹,慈眉善目,和蔼可亲。

回到签押房,陈琰让他去内间的小榻上眯一会儿,下午有了精神好做功课。

平安仍心有余悸呢,趁着签押房没人,小声在陈琰耳边问:“这个祭酒比二师祖凶多了,爹在这种人手底下做事,很不自在吧?”

陈琰故意逗他:“上官严则属下苦,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平安叹了口气,难怪说副职都是牛马呢。

“他会像杨贯一样欺负您吗?”平安想了想:“再把他搞走怎么样?”

陈琰险些噎着,赶紧解释道:“放心吧,没人敢欺负你爹。”

可是平安已经不信了,尤其是在吃到馔堂里的饭菜之后。

晚上回家,平安对着祖父祖母娘亲小叔公一顿抱怨,老爹在国子监简直不是人过得日子,上司可凶可凶,饭也很难吃,简直是他吃过的所有衙门里最难吃的工作餐。

说到工作餐,最好吃的当属吏部,食材虽然普通,但人家厨子手艺好,说到厨子,最不像话的当属内阁,白瞎了那么好的虾和大鹅……

离题八万里。

陈敬时可没时间听下去了,他明天要去翰林院参加朝考,需要好好休息,虽说不像科举考试那样紧张,但毕竟涉及到分配问题,还是需要重视的。

陈琰终于得偿所愿,亲眼看着陈敬时受一回苦了。

因为他是监考官。

还是平安更讲义气,他跑到二师祖那里套考题,被郭恒罚到孔子像前面壁思过,直许到第二十三个愿望时才被放走。

到了三十号,吏部便将新科进士的分配名单贴在了衙门外的八字墙上。

朝考的成绩分四等:一等为三鼎甲,直接授翰林院修撰和编修;二等三十六人,选为庶吉士,留在翰林院继续深造,三年后再行分配;三等为观政进士,到京城的各衙门去观政,端茶倒水,等待补缺;第四等发配各省级衙门观政,同样等待补缺。

陈敬时考上了第二等,成为一名光荣的庶吉士,需要在翰林院的庶常馆继续读书,说不定还要听陈琰讲课,如果散馆考试考得好,三年以后留任翰林院,继续喝茶读书。

用平安的话来说,就是寒窗苦读十几年,再换寒窗苦读十几年……

而郑先生考中三等,分配到了户部观政,等候七品职位空缺。

平安对此结果表示欣慰,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陈敬时朝考结束,家里的房贷也已经还清,还另外添置了两辆马车,财大气粗的赵氏和他的丈夫陈老爷便要回盛安了,族里不能没人照管。

平安很不舍,陈老爷也想带着他回盛安,可人家爹娘都不同意,便只好答应他,以后每隔一年的年底,在运河上冻之前,都赶来京城过年。

祖父祖母回老家了,小叔公每日要去翰林院上课,陈琰便重新将平安归笼,放在自己身边做功课,忙的时候就将他随意扔进某堂听讲。

那些博士、助教亦都是饱学之士,起先还觉得小孩子重在熏陶,哪里听得懂那些深奥的经义,后来随便问起,发现平安几乎都能听懂。

于是他们斥责监生时又多了一条话术——这也听不懂,那也背不过,还不如一个稚子!

国子监是四品衙门,平安来了七八日,都没见过有人穿着红色官袍在监中走动,不知那位神秘的祭酒长啥样子。

他倒跟遛鸟大爷玩得不错,做完功课就凑在一起唠嗑,听他讲鸟经,讲蟋蟀,好似忘年之交。

陈琰凭借强硬的手腕使国子监重新恢复秩序,钱祭酒自知除了当大旗当虎皮别无他用,平安是他除了提笼架鸟外唯一的乐趣来源,也就放任他每天“老钱”长“老钱”短地跟在他屁股后头叫。

到了四月中旬,国子监上下氛围更加整肃,来了些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检查所有书堂、馔堂、斋舍……然后层层把守,严阵以待。

陈琰也交代平安不要乱跑乱撞,冲撞了锦衣卫非同小可。

平安料想有什么惊天大案,于是神神秘秘,偷感十足:“爹,发生什么事了?有人谋反?!”

陈琰啼笑皆非:“后日陛下亲临国子监讲学。”

“哦。”平安失望道:“没意思。”

“陛下,亲临讲学。”陈琰又重复一遍。

“就算孔子亲自来讲学,也是没意思呀。”平安想,还不如看老钱教百灵鸟唱‘十三套’有趣。

“……”

四月望日,景熙皇帝亲临国子监,为诸生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