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果然灵气十足!(第2/3页)

竹林里有零星冒出来的笋尖尖,他对珉王说:“这时节的笋最好吃,又嫩又脆,汁水充足,再晚几天都会逊色不少。”

珉王打小被圈养在内廷,向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知道四时节气、稼穑时令。

听到平安这样说,平日里寻常的一道食物,都显得格外有趣起来。

于是他们兴冲冲打开书箱,拿出提前藏好的小花锄,去竹林里寻找竹笋。

令人惊喜的是,林子里不但有竹笋,还有香椿树,可以摘香椿芽。

丁公公带着几个太监,气喘吁吁地赶来,正见到珉王手脚并用地在土里刨笋,人都麻了。

哪有皇子皇孙下地挖笋的。

“别采主枝上的椿芽。”有个声音随后跟来,叮嘱道:“掐了顶芽就长不高了。”

“知道啦知道啦。”孩子们迭声应道。

“陈师傅,您不管管吗?”三春倒寒,丁公公急得一脑门子汗。

陈敬时揣着手科普道:“适当挖几棵笋,对竹林的长势有益。”

“谁说竹林了。”丁公公道:“多脏啊,弄得两手泥。”

平安闻言反驳道:“哪里脏啦,我们吃的饭菜都是从土里长出来的。”

丁公公:……

“陛下也年年亲耕,他都不嫌脏。”平安又道。

他把皇帝都搬出来了,丁公公还能说什么,总不能说所谓亲耕就是装模作样地犁一段吧。

且丁公公也不太敢约束珉王,这祖宗总算肯按时上学了,也不拿宣纸叠小鸟了,也不模仿赵学士的口音扮鬼脸了……做人要知足。

“平安,来帮忙!”有人叫他。

“来啦!”

一个中午的时间,他们背着沉甸甸的书箱满载而归。

书箱里满是竹笋和香椿芽,陈敬时命他们洗手落座,重新将书本放在案头摆放整齐:“孔子的书要居于最上,孟子其次,其余书籍均不可僭越。”

平安知道小叔公教学生是乱中有序的,会给与最大限度的宽纵,却又常拿许多看似迂腐的规矩来要求他们。

平安揣测,他是怕学生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走他走过的的弯路,又或者在细枝末节上栽跟头,枉负了满腹才学。

陈敬时内心活动:小样的,不给你们上上鞍笼,都要上天了!

……

陈琰看着从宫里背回一书箱竹笋的平安,半晌没说出话来。

平安看出他爹的无奈了,于是笑嘻嘻地说:“挖笋可以强健身体,还能在枯燥的功课之余增添乐趣,还可以拿来炖豆腐,简直是一举三得。”

“不就是竹笋炖豆腐吗?”灶房里的吴婆子接过沉重的书箱,乐呵呵地道:“您去洗手做功课,半个时辰就能吃上!还有这香椿芽,焯了水腌咸菜……”

吴婆子一手拎着竹笋,一手牵着平安,一边往灶房走,一边絮叨香椿芽的各种吃法。

陈琰站在原地:“………”

这孩子最神奇之处,不在于背书快、理解能力强,而在于他能让身边每个人自发自愿地惯着他。

第二天,学堂里热度最高的话题就是“昨天的竹笋真好吃”。

到了午膳时间,珉王拉着平安往内廷去。

“师傅不让我们乱跑。”平安提醒道。

这可是大内,乱闯乱撞是会掉脑袋的。

“我在自己家里,叫乱跑吗?”珉王笑道:“我母妃想见你,咱们去坤宁宫用膳。”

“淑妃娘娘?”

“对啊,我娘听说我交到了很多朋友,就说要我把大家带来内廷,请大家吃饭,父皇说不成体统,只许带平安。”珉王道。

淑妃娘娘请吃饭哎,平安欣然应下。

“我外祖父和舅舅这次朝贡,进献了上好的火腿,昨天又挖了笋,我母妃要做春笋火腿闷饭。”珉王道。

“你外祖父和舅舅,为什么要来朝贡?”平安疑惑地问。

“他们是滇州的尹氏土司。”珉王道:“不过我跟他们不亲近,我娘是他们战败后的献礼,原本是送给我皇祖父的,不知怎么赐给我父皇做了侧妃。他们不拿我娘当人,我才懒得跟他们虚与委蛇。”

“是虚与委蛇(yi)。”平安纠正道。

“差不多。”珉王道:“但我娘常想念家乡的母亲和姐妹,所以常常下厨,做些家乡的吃食,有时好吃,有时不好吃。一会儿无论如何你都要夸好吃,如果实在吃不下,就推说点心,总之别太扫她的兴就是。”

“淑妃娘娘亲自下厨?”平安惊奇地问。

“是啊。”

平安冷不丁想起那句“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

“殿下,娘娘姓尹吗?”他又问。

珉王点点头:“怎么了?”

“没什么。”

平安心里也极想见见这位淑妃娘娘——未来的尹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