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走水了走水了,快取水来……

说者无意,听者心花怒放,淑妃对平安更加热络起来:“真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孩子,读了半天书,一定饿了吧?”

珉王在一旁大惑不解,平安从进门总共说了五个字,母妃是怎么看出他知书达理的?

“有一点饿了。”平安倒一点也不客气。

淑妃便让他们先去玩,令宫人用襻膊将她的宽袖束起,下厨去了。

不过多久,平安就吃到了春笋火腿饭。

他的运气不错,粒粒米饭裹着火腿油,春笋的清香再配上火腿的咸鲜,堪称一绝!

还有一道鲜美的菌菇汤。

他满口夸赞:“娘娘的手艺太好了。”

“要不要再吃一碗?”淑妃问。

平安看着眼前的小碗,点点头。

珉王抬起头,想劝他慎重,又碍于母妃在场说不出口,急得直瞪眼。

片刻,一旁侍奉的嬷嬷端上碗来,平安惊呆了,满满的一碗,高高的鼓包。

淑妃道:“你们这么大的孩子,一定要多吃饭,吃饱才能长高长壮。”

平安吞了口唾沫,错愕地看向珉王。

珉王用目光回答他,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会长成实心的?

……

接着就是听他们母子俩侃大天。

这深宫之中,皇帝繁忙,皇后清冷,珉王每天要去上学,庄妃生了公主以后性情大变,没有一点毒妇的职业操守,心思都扑在了女儿身上,连架都懒得跟她吵了,因此她闲得很难受。

譬如今天,淑妃给皇后太后请了安,回来补了个回笼觉,就去乐安堂跟几个太妃太嫔推牌九,胡太嫔出千被抓包,她们罚她三天不许上牌桌……

平安看着又美又年轻还很接地气的淑妃,松弛的像个待业在家无所事事但衣食无忧的大学生。心中不禁暗叹,该是什么样的变故,可以让这样的人愤起夺权,变成狼贪虎视的一代“奸后”?

……

到了下午,陈敬时讲到《孟子》“征者上伐下也”,扩展到土司之乱,珉王极有兴趣,问了几个问题。

陈敬时索性找出几分邸报给他们传阅,让他们自己讨论。

往日里,胡师傅和赵师傅对他们耳提面命,自己累的不轻,孩子们还嫌烦,还不如像他这样,静静地坐在一旁喝茶摸鱼。

孩子们讨论了整一个时辰,尤其是珉王,可圈可点的观点层出不穷。

珉王这孩子并不笨,只是从小受到淑妃从小的灌输,一心盼着长大就藩,去藩国安享太平,因此在学业上不用功罢了,一旦遇到他感兴趣的问题,聪明劲儿立刻就体现出来了。

陈敬时也能理解淑妃,生为皇帝的小儿子,最妥当人生规划的就是愚钝一点,让兄长们放心,长大做个富贵王爷,不给朝廷添麻烦,可他当老师的却不能这么想,既然接下这份差事,传道受业解惑,就是他的责任。

中午一碗焖饭吃完,平安连晚饭都吃不下了,回家的路上还在盘算,下次见面一定要劝淑妃给珉王少吃点饭,所谓养生之道,最好是吃七八分饱,吃得太多会增加胃肠道压力,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谁成想,今天家里杀了一只小羊羔子,晚上爹娘带他去了大师祖家,架起一口铜锅用春笋做锅底涮羊肉。

而他只能坐在那里,喝清儿煮给他消食的山楂茶,嘴里酸酸地念道:“残忍的人们,羊羊那么可爱,为什么要吃羊羊?”

……

傍晚,璐王府正殿外,传出阵阵闷顿的板子声。

跟着三位王子的六个太监,被堵了嘴捆在条凳上,十杖一换人,结结实实地各打了四十杖。

璐王本不打算重罚的,他的长子跪伏在殿中苦苦求情,换来的是从二十杖加到了四十杖。

李宪性格像母亲,悲天悯人,让下人代他受过,比自己挨打痛苦百倍,璐王也是吃准了他这性子,才用这种方式教训他。

璐王府的长子,以后的世子,未来说不定……怎可以如此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他站在李宪面前训斥道:“挖笋,亏你们想得出来,还伙同你母妃瞒着我。”

“可是四叔也去了,祖父并没有说什么。”李宪闷声解释。

“你好大的出息,跟你四叔比?”璐王道:“你祖父统兵遣将,粗中有细,怎可能真的放纵你们在宫禁中肆意胡闹?人在做天在看,他一直观望着你们呢。”

李宪两眼通红:“儿子知错了,父王饶了两个弟弟,只责罚儿子吧。”

……

次日中午,珉王招呼他们去挖野菜的时候,李宪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挖竹笋已经让父王发了好大的火,挖野菜,非气得他头发都竖起来不可。

珉王无奈地摇头,拉着平安和其他伙伴们跑出去了。

午后的冬日,阳光耀得人睁不开眼。珉王从兜里掏出几片晶莹剔透的水晶镜片,放在平安面前招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