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你为什么把圣人像带在……(第2/3页)
说白了,储君有多少才能,徐谟不在乎,大部分文官也不在乎,宽和仁厚就行,他们认为皇帝将权利下放给有才能的臣子,才能避免一言堂,开辟太平盛世。
平安心想,如果老天保佑,人才辈出,皇帝亲贤臣、远小人,国家又很少发生战争或自然灾害,那么即便君主无为,开辟盛世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可璐王真的像大家说得那样贤德吗?如果是的话,二师祖和老爹为什么要将他赶出京城?他们怎么不赶别人?
人是装不了一辈子的,如果真能装一辈子,那不是真君子也是真君子了,平安相信,总有一天可以撕开璐王的面具。
……
入秋以后,礼部侍郎上书奏请朝廷修缮贡院——经过近百年风雨洗礼,一排排考棚已经破败得不成样子了。贡院本就是阴气极大的地方,万一某场考试遇到极端天气,垮塌了砸到人,又要重演国初时的悲剧。
内阁将预算报到户部,户部挪出一笔预算,批红后经过工科科抄,将任务和经费下放到工部。
工部非常重视,令营缮所所正陈敬堂亲自落实此事。
陈老爷也很重视,隔日亲自带着书吏、工头去了贡院。
所正是七品职位,陈老爷穿得却是五品蓝袍,负手偌大在贡院里四处溜达,两个留守贡院的老吏只能跟在他身后陪着,老吏年纪大了,有些微喘,心说这位老爷看上去细皮嫩肉养尊处优的,怎么腿脚如此灵便?
陈老爷幽幽地发出一声感叹:“这还是本官头一次进贡院呢。”
两个老吏险些栽倒,敢情到这儿参观来了——真是人各有命,有人整天守着贡院,只是个坐穿冷板凳的青衫小吏,有人连贡院什么样都不知道,居然穿着五品服色。
谁让人家有个好儿子?
逛到申时末刻,外头跑进穿白色直裰的小少年,显然是刚散学的样子,到处找他祖父。
“乖孙,你是怎么进来的?”陈老爷惊讶道。
“门房大爷认识我。”陈平安走到哪里都有熟人。
他不顾跑得一头汗,接过书吏手中的纸张,主动帮忙记录贡院各处设施的损坏情况。他被二师祖练出来了,先不说字写得好不好,速度是有了,跟在祖父身后刷刷刷地详细记录,恨不能一字不落的写下来。
两个老吏面面相觑,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给所正大人写什么传习语录……
一直转到十八间考房,找到自己坐过的那把椅子,一推三晃,马上就要散架了。
老吏“咦”了一声:“我插在榫眼儿里那根铁销呢?”
平安从袖子里拿出来:“是不是这根?”
“好像是。”老吏道。
“被我拔出来了。”平安道:“您还记得在哪里捡到这个东西的吗?”
老吏不假思索道:“在龙门旁边的配房。”
“呀,您老记性真好。”平安笑道。
“好什么呀。”老吏摆手笑道:“小人一直住在那个配房,这根铁销是今年刚找到的,床睡塌了,小人修床,就在床板夹缝里,也不知是什么东西,随手拿来修椅子了。”
“这配房平时只有您一个人住吗?”平安问。
“是啊。”老吏道:“但考试期间除外,要腾地方给龙门官休息,我们都是搬到后面的吏廨去……有什么打紧吗?”
“不打紧,”平安道:“这是家父多年前丢失的一件小东西,阴差阳错地找到了,幸好您没有随手丢掉。”
老吏笑道:“打小家里苦,习惯了,什么都舍不得扔。”
小小的插曲过后,大伙继续盘点,平安继续记录。
因为平安记录太过详细,他们一直忙到天色擦黑,老吏们被祖孙俩溜得腿都细了,才堪堪算盘点完毕。
临走前,陈老爷令老吏在每张记录上签字画押,就算手续齐全,可以开始动工了。
老吏在心里松了口气,接过阿祥递上的笔墨,一页一页地开始签字。
他本就老眼昏花,又疲惫不堪,起先还囫囵吞枣地扫一遍,签到后来索性看也不看,须臾间签完了一沓——总算结束了。
回去的路上,陈老爷舒舒服服地靠在车壁上,喝着路边买来的酸梅汤:“乖孙,你今天这是哪一出啊?”
平安从那沓清单里抽出一页,就着防火灯笼微黄的光,在陈老爷眼前晃晃——是口供,老吏的口供。
“哟。”陈老爷道:“你找到当年诬陷你爹的凶手了?”
“当然……没有了。”平安一个大喘气,笑道:“但我可以给锦衣卫提供一点线索。”
“哦——”陈老爷有些担心地说:“那两个老吏签了这份口供,会不会遭到报复?”
平安觉得很有道理……得想办法给他们换个安全些的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