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你为什么把圣人像带在……(第3/3页)
……
霭霭停云拥着一轮圆月,不知不觉,八月近半。
还有三天才是中秋,京城已经笼罩在一片节日的欢庆气氛中,学堂里又开始人心浮动,平安也不例外,陈琰每天拿朝中八卦吊着平安的胃口,他才能按时按量把功课做完。
今天的八卦是一则好消息,晋州巡按郑行远任期已满,这几日就要回京述职了!
自他们去年年底离开晋州,小郑先生协助巡抚顾宪对晋州各地文官也进行了全面考察,单是弹劾的奏章就写了七八十份。
眼下有两个空缺待补,一是户部清吏司员外郎,二是齐州按察司佥事,留在京中是从五品,外放就是正五品,无论怎样选择,都可以说是超擢了,不过对于郑行远提着脑袋立下的功劳,这样的提拔也不为过。
平安还挺好奇小郑先生会怎么选,所以中秋当天带着小伙伴们去码头接人。
甜水胡同学堂的孩子们再次聚齐,簇拥着小郑先生叽里呱啦聊了一路。
结果小郑先生回京第一件事不是选官职,也不是拜上司,而是趁着自己仍是御史身份,先参了徐阁老一本。
叆叇乃是依照个人目力精心磨制,既已订契为凭,当循商贾之道,银货两讫,怎能拖欠不付,负匠人晨昏之功?人无信则不立,官无信则失本,他希望徐阁老信守承诺,及时支付陈平安白银五十两!
这道奏本一上,从通政司到六科,再送到内阁,最后到了皇帝手中,满朝文武都惊呆了——你竟然是这样的徐阁老?!
皇帝虽不至于人前下他的面子,还是在次日垂询之后点了一句:“徐卿家中可有困难?”
徐谟蹭一下额头的汗道:“虽非丰裕,三餐无忧。”
皇帝只是微微颔首,不再说话。
徐谟转头就将五十两汇票交给平安,平安将叆叇给了他,钱货两讫。
徐谟又对他解释:“老夫本想跟你开个玩笑,你这孩子怎么还认真上了……”
“阁老,虽然师长们经常逗我,我也没较过真,但开玩笑总要两个人都觉得好笑才行。”平安叹一口气,垫着脚拍拍他的肩膀,故作深沉道:“很多事,您有朝一日会明白的。”
言罢转身,朝着大门口迈了几个四方步,撒腿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