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平安,不要怕(第2/3页)

平安闻言一愣。本朝官方指定的科举教材中,《孟子》比前朝版本阉割了整整八十五段,这些“民重君轻”的激进思想,统统被太祖他老人家做了删减。

当然,在后来士大夫们的不断据理力争之中,全本《孟子》渐渐在坊间开放,只是不作为科举考试用书,而不再被视为禁书了。

平安没想到,周府尹竟然在这种细枝末节上对他上纲上线起来。他总不能在大堂上当着众多百姓的面说:“我就是不遵祖制,读了《孟子全篇》,你来抓我呀!”

平安灵机一动,道:“这话不是在书上读的,家父在国子监任职期间,陛下多次亲临讲学,下官有幸旁听,亚圣的这句话是讲到太祖遗训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八个字时,陛下亲口引用,难道府尊大人忘了吗?”

“这……”周府尹噎住了。皇帝赴国子监讲学,他这个京兆尹自然在场,可陛下说了那么多话,谁记得住每一句?

“本官自然记得。”周府尹沉着脸道。

场外百姓一头雾水,说好的逼良为娼的大案呢?怎么专讲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

平安心知肚明,周府尹说这么多,一是为了给他一个下马威,掌握主动权;二是为了教训他,惹出这么大的麻烦;三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家长来把他领回家去胖揍一顿,然后说几句冠冕堂皇的漂亮话糊弄百姓,草草结束这场官司,把影响降到最低。

周府尹心里也苦,他与陈琰同僚一场,并不是有意为难陈平安。但毕竟宴月楼案牵涉到璐王殿下,涉及宫闱秘辛,他有几个脑袋敢公开审理?

说话间,陈琰到了,周府尹如见救星,婉言让他管管他家儿子。

谁知陈琰一脸客气地笑道:“琰乃兵部官员,照说无权旁听顺天府审案,不过既然府尊热情相邀,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周府尹:??!

“彦章,你……”

话音刚落,一众官差拨开围观的人群,护送两个红袍官员一前一后走进来。

一位胸前补锦鸡,另一位则是獬豸。

天子脚下的百姓都是有见识的,眼见这么大的官都来了,知道定是个通天的大案了。

“郭部堂,沈副宪。”周府尹一脸惊讶地起身行礼。

京兆尹与兵部侍郎虽然平级,但陈琰为表尊敬,还是会自称一句“下官”,郭恒和沈廷鹤则不一样,属于少数几个可以牵制周府尹的大佬。

“明府不必拘礼。”郭恒道:“我二人无意插手顺天府审案,只是此案由陛下亲自过问,本官和沈副宪代表吏部和都察院,过来旁听一二。”

周府尹脸上一阵青白交错,终于憋出一句:“给三位大人设座,升堂。”

平安这才收起一脸惊讶,朝两位师祖作揖,一时也有点不知所措。

他只是寻常捅了个马蜂窝而已,怎么把两位师祖都给捅出来了?

“平安,不要怕,拿出诉状来念。”沈廷鹤提醒道。

平安心思稍定,展开诉状,开始朗读。

周府尹简直要疯了,有没有这样惯孩子的?没有房顶拦着,你们要送他上天是吧!

但诉状读到一半,周府尹就发觉自己小看这个孩子了,这份诉状条理清晰,内容翔实,功底十分扎实,十二岁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也难怪这些个大佬都对他另眼相看。

且平安的声音抑扬顿挫,煽动性极强,寥寥数语,令围观百姓群情激奋。纷纷嚷着请大老爷为这些无辜女子和小童做主。

谁家没有孩子?

连御史的儿子都会被拐卖,谁敢担保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家头上?

“肃静!肃静!再敢喧哗,以咆哮公堂论处!”衙役呵斥一声,百姓的情绪被扑灭下去。

周府尹令人调取了所有艺妓的户籍和卖身契备案,立契人除了这些艺妓之外,一概都是荷蓁蓁,亦有官媒见证。

这些契书格式正确,原籍现籍都有备案,艺妓们也都承认亲笔画押,单从文书上看,找不到任何问题。

平安却将一沓文书呈上:“下官略费了些功夫,挨个去他们的原籍向里保查问过,结果令人震惊,五十七名艺妓,无论男女,一律查无此人!”

平安此言一出,百姓又是一片哗然。

周府尹皱眉翻看那些文书,来自齐州的多个州县,都是契书中原籍里保出具的证明,不同的纸张、不同的字迹纷纷指向一个事实,艺妓们的原籍确系伪造!

周府尹和师爷都在惊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你管这叫“略费了些功夫”?

转念想想这孩子平时跟谁搅在一起,倒也合理了。

周府尹从签桶中扔出一根火签:“提宴月楼鸨母荷娘子及涉案官媒过堂。”

两刻钟后,荷娘子被带到堂上,她做寻常妇人打扮,穿一身普普通通的马面裙,粉黛薄施,姿态优雅,一脸的从容干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