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真神奇啊,清儿带电。……(第2/2页)
太医院此前从滇州定制了一批皮胶手套,阿蛮亲自督办此事,第一批终于到了,平安争取到二十副,只能保证医疗人员人手一副,反复消毒作用。
再次回到崇山书院时,清儿已经带着众医官将致病的“蛊虫”研究的差不多了。
清儿拿来一些干粮给平安充饥,平安一边吃,一边与她交换信息,还能腾出手写一份奏疏,通过北镇抚司的特别途径加急送往京城。
“会不会太潦草了?”清儿问。
“不妨事,陛下不是拘小节的人。”平安将奏疏收好,交给身后的锦衣卫。
清儿见他吃完了,又递给他一块烧饼。
平安接过来时,触到了清儿冰凉的手,心跳好像停了一拍,指尖分开之后,那种触感还会在皮肤上停留好久。
平安心想,真神奇啊,清儿带电。
他将半个烧饼掰下来,递给清儿:“一起吃点吧。”
沈清儿并不饿,但她还是接过来,指尖相碰,又是一阵酥麻。
平安伸手去戳清儿的手背,噼啪作响,他笑道:“还真是静电,我以为……”
“以为什么?”清儿追问。
“没什么没什么。”平安摇头不跌,塞了一块烧饼让自己闭嘴。
沈清儿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目光漂移开来,却往他的烧饼上夹了一筷子酱菜。
两人就这样对坐着,在严峻的疫情之下,安安静静地啃着烧饼。
“那个……你还好吗?”平安问。
“挺好的。”沈清儿道:“我将每个人的粪便化验了多次,这里除了病患没人感染,对了,从明天开始,你的粪便样本也要给我,隔天给一次……”
清儿的话音戛然而止,对自己简直哭笑不得——人家正吃着饭,说什么粪便呢。
“没事儿,我小时候还挖过死人呢。”平安一脸骄傲。
“你胆子真大。”清儿问:“就不害怕吗?”
平安笑道:“人像花一样,开败了就落进土里头,没什么好怕的。”
清儿觉得这话十分新奇。
“老夫阅人无数,头一次听到有人这样形容死亡。”
一个苍老的声音自身后响起,清儿笑着起身,向老者行礼:“山长。”
原来是崇山书院的山长,四十年前的老状元薛萼。
“搅扰你们说话了。”薛萼道。
平安一怔,这是个清瘦和蔼的老头儿,青灰色的棉袍松松地挂在身上,几缕银须被山峰吹得微颤,那双含笑的眼睛却愈发清亮。
平安起身作揖:“久闻山长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仙人之姿。”
山长捻须朗笑:“你这后生,真会讲话。”
又问他最近读了什么书,作了什么文章,平安对答如流。
薛萼寥寥几语就判断出平安扎实的学养。
“眼下离春闱还有一年多,不如留在崇山书院,与我切磋经文如何?”薛萼毫不掩饰对他的喜欢。
这对旁人来说是绝无仅有的机会,对平安来说则不然,他看这位薛老师虽然很亲切,但除非必要,他连“崇山书院”这四个字都不愿想起,何况老爹身份不比从前,他是绝对不敢在外擅自拜师的。
只好婉言相拒道:“山长抬爱,平安铭感五内,只是椿萱翘首以盼,平安要早日回去侍奉双亲,何况平安学识浅薄,不敢言‘切磋’二字,他日若稍有所得,再请益于门下受教。”
薛萼心里稍有些遗憾,不过他门下三千弟子,还没有强迫别人拜师的习惯,只是交代两个弟子,给平安安排住处。
……
沈清儿和医官们将病患分为三类,每一类都有不同的症状表现,适合不同的药方。
平安则盘腿坐在台阶上,找了张稿纸写写画画。
他设计了一些抓捕钉螺的工具,如长柄夹子、螺耙、螺网等,交给春河知县,召集城里的工匠,用最便宜的材料多多打造,下发到乡绅手中,让他们组织乡里抓捕打捞钉螺,进行集中焚烧,还要填平废沟洼地,让钉螺无处滋生。
平安还编造了几首朗朗上口的童谣,令县衙小吏下乡,用石灰浆写在民居外墙上,散播于坊间,声称疫水中有食人血肉的蛊虫,能钻进腹中产卵,将脏腑食空,让百姓勿食生水,不碰疫水,禁绝在水中捉捕鱼虾等。
当百姓们得知,钉螺就是害他们得病的“蛊虫巢穴”,无论男女老幼,都参与到消灭钉螺的运动中去。
他们将沟渠里的杂草除去,排干积水,放火焚烧,用分发的工具捡拾打捞,用箩筐装着,从甲长那里按斤换取奖励。
春河县的防疫工作为其他州县打了样,圣旨下达之时,各县只需复制春河县的做法,便能大大遏制病情的蔓延。
三个月之后,各州县上报的感染人数,比此前减少了七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