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韩非入秦,荀门团建(第2/2页)

韩非颇为心动,但还是摇了摇头:“我……我有……要事……”

“那太可惜了,你这么有学识,说不定还能去当老师呢。”

“秦国……不是以……以法为……”

韩非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这个太学和一般的学室有什么不同呢?《道德经》可是道家的,难不成道家都可以去了?那儒家墨家呢?”

最喜欢抱团取暖的儒家学子马上跳了出来。

“这个嘛,你们去了就知道了。”文吏瞅着他们,“你们要背啥?”

“我们背了,你也听不出对不对吧?”

“我听不出,自然有人听得出。”文吏巧妙道,“这里这么多贤才,还能听不出你的谬误?”

韩非本来准备走了,一听这话,硬生生多留了一刻,挨个挨个听那几个儒家弟子摇头晃脑背书,错一个指出来一个,一个字都不放过。

他说话再慢,再结巴,也准确得像一把利刃,不多时就给了众人不小的压力,一边背诵经典,一边还要偷偷瞄他。

“你……你少了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此名篇,竟……竟背成这样!有……有愧夫子教诲!”[3]

韩非大失所望地看着某儒家弟子,虽吞吞吐吐,但实在严厉,那弟子面红耳赤,木牌也不要了,灰溜溜地跑了。

“哎呀,儒家弟子虽多,却玉石混淆,像这种混子,也能打着儒家名号,自以为有几两墨水了,其实一肚子猪草。”道者看热闹看得津津有味,摸出个小葫芦,滋咂地喝了一口,“还好公子把他吓退了,省了太学那边的麻烦。”

韩非诧异道:“你怎知……我是……”

“吾名赤松子,小半个相士,公子的衣着口音甚是显眼,再加上博闻强识,猜出公子的身份实在没什么难度。”

“赤……赤松子?”韩非一惊,“你是那个……言秦……当一统天下的……相士?”

“你听到的是这个说法吗?”赤松子饶有兴趣地笑开,“行,也差不多,都一个意思。”

也许是为了保护年幼的太子,秦王将赤松子相面时说过的话,隐没了许多,散播出去的主体变成了“秦”。

当然对六国来说,秦太子有帝王之命和秦当统一天下,也没什么分别。

都是饥肠辘辘的凶残大老虎龇牙咧嘴,口水滴答,随时随地都可能大吼一声,震动山林,狂暴地扑过来撕扯你的身体。

吃你的肉,扒你的皮,咬碎你的骨头,将你吞食得干干净净,还要嫌你不好吃,居然还敢反抗。

赤松子端详了一会韩非的脸,唉声叹气地摇了摇头。

韩非明知相士的套路,就爱夸大其词,先声夺人,不可轻信,但此行着实前途未卜,便顺着赤松子的意,缓缓开口:“足下……因……因何叹息?”

“公子近日怕是会有牢狱之灾,性命之尤。”赤松子直接道。

韩非微微一笑,不以为意:“多……多谢足下。”

“公子不信?”赤松子纳罕不已,“公子若是有疑虑,老夫还可以推算出公子的过往,比如公子十六岁时……”

“不必。”韩非只是摇头,“我信。”

“那公子缘何毫不在意?”

“若能……得偿所愿,吾虽死……亦无憾。”韩非神色淡淡。

“那恐怕不能。”赤松子干脆道。

“若不能,便与国……同休吧……”

韩非便向他拱了拱手,不再多言,转身离开。

“唉……”赤松子自言自语地叹了口气,“何必非要如此呢?”

岁首刚过,韩国公子非入秦,拜见秦王。

其时秋风萧瑟,水波粼粼,韩非跟着引路的谒者,走入麒麟殿。

一进去就看见秦王高坐上首,犹如虎踞龙盘,俨然大秦这个国家拟化成人,威严深重,睥睨众生。

秦国的太子陪伴在侧,钟灵毓秀,未语先笑,好似旭日东升,春风化雨。

两人截然相反的气质,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疑惑,这样肃然的秦王是怎么养出这样灿烂的太子的?

韩非的目光一顿,就看到了好几个熟人。

荀子向他微微点头,看不出是喜是怒。

李斯礼貌而笑,不过这笑意不知道有几分真。

浮丘伯双手环胸,发髻上插着支笔,一副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大吵一架、辩论个三天三夜的架势。

龙潭虎穴,也不过如此了吧?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场合里,秦王居然是多余的那一个。

除了他,这活脱脱就是荀门团建啊。

只不过人家团建其乐融融,荀门团建刀光剑影。以口为刀,以笔为剑,分分钟就可能血溅当场。

韩非走进了这刀光剑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