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这算掉马吗?(第2/3页)
“嗖嗖”的破空声不绝于耳,箭尖被箭尖撞歪、被刀刃阻挡、或撞击铠甲、或伤及战马,均没有达到李牧的目的。
单人弩只有十支箭,一次最多射三支箭,三轮过后,李牧的手里就只剩下了一支箭。
巧的是,李世民手里也只剩了最后一支。一支奇特的乌羽箭,用了一小簇乌鸦的羽毛,在这样的月色下,几乎看不出五彩的流光。
纤细的月牙弯弯如钩,仿佛死神的镰刀,冰冷地挂在二月底的夜空。
李牧进入了李世民的射程之内,反之亦然。
他们几乎同时出手,清空了手中的箭匣。
双箭交错而过,纷纷击中目标。
“将军!”
“客卿!”
两边的将士急切地围拢,各自关心他们的主将。
“我没事。”李世民拔出胸口的箭,淡定地感觉了一下,还有心情转了一圈手里的箭,“没流什么血。他伤得重,气力不足,连番作战,不眠不休,又拖到现在,意志再强,身体也跟不上。”
可不是吗?从被迫离开代郡开始,李牧哪有一点喘息的机会?箭法再好,身体也得跟得上啊,不然是根本透不了李世民的铠甲的。
“那李牧”蒙恬眺望了一秒,李信就已经冲过去了。
“膻中穴加乌头,铲形箭簇,命中则放血,不会造成贯通伤,也没有倒刺或血槽,但有毒。”李世民耐心地解释了一句,长刀所向,顺手割首,甩了甩刀锋上鲜红的血,“我用的分量很小,毒性不强,但见效极快,容易深入血脉。我和夏无且拿兔子和野猪都试过,试了很多次。”
他甚至朗声提醒赵军道:“我的箭有毒的,你们最好赶紧带你们将军回去,不然他活不过今晚。”
李世民一般不用毒,这也是难得的特殊情况,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让对方失去战斗力。
李牧倒在了战车上,很快便毒发昏迷。
赵军失去了指挥的主将,在骚乱中仓促撤退,原本层层封锁的阵型便乱成了一锅粥。
可以理解。蒙恬暗忖,要是重伤的是他旁边这位,秦军也会乱成这样的。无关军队的素质,实在是主将太重要了。
一小场战斗的成败,比不上秦军主将安然无恙来得可贵。
“我们追吗?”蒙恬依然牢牢守护在他家太子身边,警惕一切来袭,看都不看撒欢追出去的李信。
这人上辈子是狗托生的吧?一眨眼的功夫就奔出去老远,跟他一比,小太子都显得冷静又稳诶?
“追!”李世民命令道,摸摸朱骧的脑袋。
负伤的骏马低低嘶鸣,马蹄踏着敌人落地的盾牌,追着撤退的赵军,依然奔驰如风。
它在流血,可它却一心想为它年轻的小主人带来胜利。
这是战马的职责。
蒙恬不得已,紧急跟上,吃了一嘴冷风,问:“追至何处?”
“云中城。”
玄甲军很擅长追逐战,太擅长了,有马镫加持的情况下,群马疾驰,无论敌军跑得多快都追得上,且轻轻松松,还有余力杀敌招降。
李世民从来不放过战败的敌军,“穷寇莫追”这个词在他那里不存在,他不仅追,还要一直追到底,将胜利的战果扩大到极致。
最好一战定输赢。
三千追着七万跑,穷追猛打,如一把一把地割着韭菜,凶残勇猛,杀得赵军为之生怯。
赵军试图结阵抵抗,但立刻就被冲散,继而击溃,反复冲锋。
百里之路,阵斩八千,伤者不可胜数。
“降者不杀!”李世民扬声。
赵军越发凌乱,骚动中有人喊了声:“你们秦军说的话,算数吗?当年长平之战,你们就是这么骗降的!”
看到没?这就是杀俘带来的最坏风评了。
敌人不敢投降,就只能死战。因为降了也会被杀,那不如拼一把。
李世民必须扭转这个风评,这关系到接下来攻占六国的顺利程度。
“我可以许诺,只要你们投降,我们不杀俘虏,不屠城,不伤城中妇女老幼,甚至不劫掠云中的财物。”李世民的声音穿透了凌晨的夜色。
天边似乎泛起了一点白,像从水底看鲈鱼的肚子,会呼吸一般的乳白。
而那月牙也破开云层,洒脱地做了近视手术,明亮了许多。
“我们怎么知道你是不是在骗人?”赵军拿不定主意。
有前科就是这样的,也难怪他们不信。
李世民把杀疯了的李信叫回来,下令玄甲军停止杀戮,只追不攻。赵军甩不开他,又无法从昏迷的李牧那里得到指挥,慌乱中只能往云中方向逃。
烟尘滚滚,雪水泥泞,冰皮未解,当待春风。
玄甲军再次看到了云中城。
庞煖硬撑着病体,关闭城门,立在城墙之上,看着城外这混乱不堪的景象,几乎吐出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