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2/3页)

基于相术不科学的原则,秦念有理由怀疑这两起预言都是“大汉棋圣”刘启的杰作。

至于汉景帝为什么要这么做——

有可能是想表达“这两人都是命中注定要死的,不是朕非要让他们死”。

不完全“应验”,则或许是为了留点破绽,防止后世太过信任相士。

当然,这纯属秦念的猜测。

【刘彻:许负封侯?这又是谁在编造谣言?】

秦念点点头,看来这个群的基调就是科学。

【赵匡胤:后世朝代编的。】

【赵匡胤:武曌。】

赵匡胤原想直接说出司马贞之名,可惜被天幕所阻。

后来灵机一动,将以上两句话分开说,竟然成功说了出来。

………

秦念记下这一点。

原来两句话分开说,也可以视为绕过规则。

【武曌:?】

秦念理解武曌这个问号。

司马贞生于679年,武皇去世时他也才二十七岁,这时候大概率还没有编写《史记索隐》。

其实也不一定是司马贞编的,有可能是《楚汉春秋》在流传中掺入伪史,对他造成了误导。

【李世民:竟是谣传出许负封侯?那许负相面?】

【秦念:第一次相面是说许负给薄姬相面,说她会生天子,所以魏豹叛汉,与楚连和。后魏豹死,刘邦纳薄姬,生刘恒。】

【秦念:刘邦,你怎么看?】

【刘邦:朕这就遣人去问薄姬。】

李世民轻叹。

汉高祖竟然不知道这件事,那许负相面之说就已是极为不可信。

就算薄姬说此事为真,李世民也很难相信她说的是真的。

薄姬的言语不会受到天幕的限制。

………

反正秦念不信薄姬之事。

不是她对许负有什么恶意,她就是作为唯物主义的忠实拥趸,单纯地不相信相面之说。

哪怕真有这件事,她也有充足的理由怀疑许负相薄姬时,是为了讨好魏豹才刻意这么说,最后歪打正着。

至于什么理由——

那当然是这么厉害的相士,怎么就只有两次相面记载于史册?

这不合理吧?

汉高祖汉文帝不得把她供起来,就负责看相,这不得天下英才尽入彀中?

哪里还需要什么察举制。

【刘恒:此事为假。】

【刘邦:薄姬在你身侧?】

【刘恒:……朕编的。】

【刘邦:……】

【李世民:……】

【刘彻:大父你……】

秦念忍俊不禁。

刘恒这认领得太搞了!

史书当然没有记载说许负为薄姬相面是刘恒所编造,但仔细想想就知道:

薄姬的预言最有利于刘恒,说是他编的合情合理。

刘恒因吕后之乱而登基,非常缺乏正统性,许负相面之说有助于他稳定朝局。

等等,要是这么算——

汉武帝的曾祖父、祖父、父亲、母亲都在编神异故事。

汉武帝迷信可太正常了!

………

刘恒承认得这么干脆,当然是因为他现在已不缺正统。

天意认定他声誉榜民心榜皆在前列。

汉高祖亲口改立他为太子。

这种编造的谶语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作用,反倒会误导皇孙刘彻。

【秦念:《史记》记载薄姬承宠前对刘邦说“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也是你编的吧?】

这绝对是假的。

秦念都不需要用科学来论证,只需要说薄姬的谨慎——

她只要不是疯了,就不会对刘邦说这种几乎等同于明牌“我要生太子”的话。

薄姬若不是足够小心谨慎,她能带着刘恒从吕雉手里活下来?

王娡会这么说,是因为王娡就是想帮儿子争宠,甚至她都不敢编“龙”这个寓意指向过于明显的意向。

【刘恒:……是。】

【刘邦:哈哈哈哈哈!】

刘邦现在才知道,原来刘恒才是最像他的儿子!

正在淮阴侯府外哭的七岁刘恒顿了顿。

然后继续哭。

【秦念:刘小猪,你现在怎么看天命?】

【刘彻:……】

刘彻险些失去表情管理。

他的先祖们,怎么都是些骗子!

………

嬴政看着汉朝的这一系列闹剧,对方士的长生之言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且他最终也未能得长生,大秦二世而亡。

“抓捕各地方士与相士。”

嬴政下令。

【李世民:那许负的第二次相面?】

【秦念:那是之后的事了,现在无法讨论。朕只能给你一个忠告:别跟刘小猪似的被人骗着玩。】

【李世民:……】

【刘彻:够了!】

【秦念:朕觉得不够,除非你说你再也不信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