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秦念:商品过关时缴纳的关税需明确税率, 不能每个关卡想怎么收就怎么收;哪些关卡能够收税也必须明确,任何地方不得私设关卡。】
各朝商人紧盯天幕!
除宋以外,其余各朝的关税都是极为混乱。
作为商人, 他们跨地行商要做最麻烦的事就是打点各关的守卫。
如今却看到有宋一朝,其关税居然是明确公开!
如此一来,跨地行商是赚是赔一算便知!
【秦念:另一种税叫交易税。商人按卖出商品的价格进行交税,税率也应当明确。】
【李世民:原来如此。赵匡胤,你是如何制定税率?】
【赵匡胤:行者赍货,谓之过税,每千钱算二十;居者市鬻,谓之住税,每千钱算三十。】
【赵匡胤:过税为秦皇所言的关税, 住税为交易税。】
这段税率出自《宋史·食货志》, 没有记载是哪个皇帝定的。
但《文献通考》中记载:
“艺祖开基之岁, 首订商税则例,自后累朝守为家法。”
——宋太祖开国那年,首次制定《商税则例》,(宋朝的)后世君王都奉为家法。
可见商税的制定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功劳。
秦念认为宋太祖的文治被普遍低估, 《商税则例》可以说奠定了宋朝商业繁华的基础。
………
其余朝代的商人眼睛都红了。
这商税就该大宋赚!
如此低额且明确的税率, 若在他们所在之朝, 当有多少利益?
【秦念:朕给你个改进的措施。交易税应针对不同的商品上下浮动,当然,这个浮动也必须足够明确。】
【赵匡胤:如何浮动?】
大宋百姓胆战心惊。
此前战乱之际,各种赋税纷杂混乱,他们饱受其苦。
如今各种赋税总算稳定下来, 他们也习惯了陛下制定的《商税则例》, 实在害怕再生混乱。
【秦念:平民百姓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尽可能压低税率;豪富权贵才买得起的商品,越贵税率就该越高,也叫奢侈品税。】
大宋平民皆松了口气。
显然,这不会损害他们的利益,正相反还要降低他们的税率!
至于豪富权贵,对秦念这话有点异议,但也不算多。
“豪富权贵才买得起的商品”,以及“奢侈品”一词,倒是让他们有些得意。
税率高一点也无妨,要是高到买不起——那就不买了。
反正不是“生活必需品”。
………
刘彻看向桑弘羊,见其正快速记录秦念所言。
他想起秦念此前所言“权贵豪富才会用到的物品,可禁止私营以富国库”,这是对均输平准的建议。
这“奢侈品税”,应当可与均输平准相结合。
【赵匡胤:必遵从之!】
赵匡胤感叹:“这是侠义之风。”
“父皇,为何说秦皇是侠义之风?”
赵德昭不解。
但他现在已经有资格就不解的事情询问父皇。
“劫富济贫,自是侠义之风。”
………
墨家弟子目光灼灼。
他们尤喜这位秦皇!
此时他们正在与服徭役的秦民一道修建学宫。
其实始皇帝没要求他们修建,只是让他们在学宫落成后讲学,并研发后世秦皇所传授的各种技术。
始皇帝还为农家圈定百亩良田研发育种沤肥之术。
但墨家主张兼爱,又怎能坐享其成?
农家弟子亦是与民同修学宫。
两家学说虽有殊异,但经过这数日的精诚协作,已有惺惺相惜之意,刚好往后欲要增加粮食亩产,亦需彼此互通有无。
“这可是墨家兼爱?”有农家弟子问道。
“定是如此。”
墨家弟子皆叹始皇帝不用墨学,但墨家之学竟是为后世秦皇所用。
又因天幕之故,甚至会反过来影响始皇帝的决策,正如现在的百家学宫。
【秦念:民有积蓄、商道畅通、商税明确,这三者共同奠定富宋的基础。】
【赵匡胤:其实《商税则例》本是防止藩镇擅征商税,与中央争利。如此一来,也能遏制地方坐大,防止其威胁中央。】
赵匡胤道出缘由。
他发现太子对国政多有不解,赵匡胤明白这是因为他疏于对皇子的教导。
既是如此,已是皇帝的德昭必然也多有不解。
但他就不能像太子这般直言询问于自己,否则就是于天幕自曝其短。
赵匡胤将缘由示于天幕,实为教子。
………
赵德昭聚精会神地盯着天幕。
天幕上的言语,正是各朝明君在交流帝王之术。
父皇这段话,则分明是在教导于他。
【秦念:二凤,看好了,老赵这话可是重点,治的就是你朝羁縻之策的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