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3/3页)

疑惑太多,李世民很想询问。

但社稷为重,先看秦念如何回答储君之事。

………

秦念没想到李治居然会这么问。

她还以为李治会更易太子,然后逐一询问李贤李显李旦的情况,这脑回路怎么会是……

倒也不奇怪。

秦念恍然大悟:这李治自己也是体弱多病!

正是因为他风疾严重,才会有二圣临朝。

所以李治这是完全不在乎武皇篡位,还打算给李弘也选个能力足够的太子妃?

泰山封禅,乾封元年,这时候武皇说不定还没有篡位的打算。

还是说李治认为只要登基的是李弘,武皇就不会篡位?

李弘也确实得宠。

五岁被封为太子,八岁就加冠监国,足见其父母对他的厚望。

可惜,她并不认为李弘应该当太子。

【秦念:李弘就不适合当太子,一个连《春秋》中“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都不忍读的“圣人”,还治什么政?】

秦念没有直接骂,已经是顾及李弘属于英年早逝,没有对华夏造成实质性危害。

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指的是楚成王想废黜太子商臣,改立王子职为太子。

商臣带兵包围皇宫,迫使楚成王上吊自尽。

单看这段历史,会觉得这是古代封建帝王常见的“父慈子孝”。

但楚成王是杀兄夺位,他与齐桓公争霸,史称齐楚争霸,他还赢了——虽然是以熬老头战术熬死了年老的管仲等大批齐国能臣良将,这时齐国后继无人。等齐桓公也被熬死后,齐国一蹶不振。

楚成王在位期间灭周边十余国,镇压夷越各族,楚地扩土千里。

不过楚成王晚年时,楚将子玉不听王令,非要和晋国交战。晋文公退避三舍之后暂避锋芒,子玉冒进而败,这就是城濮之战。

逼死楚成王的商臣也是个狠人,史称楚穆王,在位期间扭转城濮之战带来的劣势,继续开疆拓土。

而楚穆王的儿子就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

就这么一段历史,李弘的反应居然是“不忍闻”,于是不读《春秋》改读《礼记》。

《旧唐书》记载这一事件是想夸赞李弘的“诚孝”,但秦念看到这段只觉幸亏李弘死得早。

她承认这李弘应该是个善人。

但善人当什么皇帝?

【李治:弘儿只是纯孝。】

【秦念:一个不能正视人性之恶的皇帝,只会被臣子一边夸赞他圣德,一边被当成蠢货耍着玩,汉朝就有前车之鉴。李治,别跟你爹似的,因为个人感情不肯正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