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2/3页)

但她已经记下了。

往后她就算做不到同时管制三十州,那就十州、五州。

也足以在亟需军资时,迫使各州在短时间内上缴大量税赋!

发现“军事管制”其中妙用的皇帝也不止她一人。

不过开国皇帝往往不适合采用这一政策,因为地方豪富还没来得及积攒足够的财富。

………

此时最适合用此策敛财的君王其实是李隆基。

大唐已立国一百二十余年。

然而李隆基却不能像皇祖母一般直接施行此策。

军事管制不是镇压叛乱,显然需要数年之久,即为需要在地方安置足以管制一州的军队。

边军不能抽调,动则边境告危。

禁军更不能动,动则中央告危。

李隆基这才发现盛世背后的危机竟已如此之多。

【李隆基(56):朕……】

李隆基欲言又止。

他想向秦念问策,可话到嘴边竟是不知该如何问下去。

一则要避开规则限制,二则不能动摇军心。

可这个字已经现于天幕。

【秦念:李隆基,停止享乐,将所有能调用的财富集中起来先打造一支令行禁止的亲卫军,你才有资格采取军事管制——当然,是地主们先联手干掉你,还是你先镇压他们,就看你的能耐了。】

就这一个字,秦念就知道这位同事的用意,立即予以配合。

开元二十八年的李隆基,虽然处于极盛之时,但这个时候的禁军都是招募而来,且承平日久,战斗力直线下滑。

边军也难以调动,节度使的隐患还没解除。

想要采用军事管制,李隆基都调动不出一支可以长期驻扎、不会脱离掌控、也不会与地方沆瀣一气的军队。

【李隆基(56):他们还无法威胁朕的安危。】

这一点,李隆基相当自信。

他的十二万禁军足以威慑各地。

由于天幕的缘故,短时间内不会有民变。

就算真的面临危机,他还可以放弃边防,调边军镇压叛乱。

【秦念:朕的意思是,小心重疾、溺死、毒杀、刺杀等不同死法——记得查查你的后宫妃嫔、内侍近卫等人都出身何处,以及是否有把柄在他人手中。】

【李隆基(56):!!!】

不仅李隆基陡然一惊,各朝皇帝尽皆肃然。

秦念这话看似只是警示李隆基,可只要是危及权贵豪富利益的君王,都有可能面临这些危机!

【武曌:清查资产之后,又当如何处置?】

【秦念:当然是依法处置。资产来源说得清吗?名下土地怎么来的?违规收容了多少隐户?欺虐平民的重罪犯了多少?】

各朝权贵豪富为之惊恐。

不少人已经在想藏匿财产,或深埋地下,又或藏于深山。

然而财物能匿藏,土地怎么藏?

隐户还愿意被“隐”吗?

而欺虐平民之事,则更是难以掩藏——任何知情人都有可能告发!

【秦念:给三十州的军管效果排序,赐予尽忠职守的将士以厚赏:爵位、官职、财物皆可。军管效果最差的军队,则有可能被当地蛇鼠所笼络,可重点关注。】

【武曌:秦皇所言,令朕受益匪浅。】

武曌叹为观止。

她本以为秦念是要暴力镇压,却没想到“军管”之下,也能“依法治国”。

【秦念:清查出的土地,就可以分给清查出的隐户,以及名下土地不足亩的平民。有一条要注意:不要再给任何人赐永业田,此前分出去的永业田也当想办法赎回来。】

各州百姓望向天幕的目光极为渴求,他们渴望自己就在这三十州之内!

分地予隐户,补民以不足!

不再有永业田这一点——他们又不是能世代积累大量土地的“地主”。

对于被兼并土地的平民,他们早就知道“永业田”不是他们的“永业”。

【武曌:为何?】

【秦念:可以世袭的永业田跟分封的区别是?你朝交赋税的人口占比相对于贞观年间降了几成?】

【武曌:朕明白了。】

【秦念:三十州中收缴来的财富,应足以支撑一场对突厥的全面战争。】

秦念这话也不是随便说说。

唐朝建国到圣历元年已有八十年,三十州权贵豪富侵吞的财富,绝对足以支撑一场全面战争。

【武曌:秦皇龙章凤姿也!】

武曌好会夸人,比只会“大才”的皇帝会夸多了。

秦念暗中给这位同事点赞。

………

武曌明白,秦念这句话实则是在隐晦地提醒:

当选定最富裕的三十州,而不是根据赋税降幅来选。

而全面战争……

武曌几乎是立即就想到了秦念此前所说的“奴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