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3/3页)

可如今他才明白大明的文官大多不通律算。

需要“师爷”的远不止是县令,凡是涉及律算的官职,必然要雇佣“师爷”。

官至通政使的曾秉正同样要雇佣师爷,或许还不止一两个师爷,这才是他穷到典女的原因。

但没人会上奏科举不考律算的后果。

若是以往,朱元璋只会觉得都是竖儒在愚弄他。

但“反向朝贡”一事上,他被秦念讥讽杀上谏者致使无人敢谏言。

倘若有官员上谏科举当效仿唐朝开“明法”“明算”科,他会如何看待?

他会认为这是蓄意排挤平民考生,当诛。

唐太宗有人之镜,是因为他容得下魏征。

就连刻薄寡恩的汉武帝,对汲黯也只是外放而不是诛杀。

因谏言杀官,则百官缄默。

【刘彻:正三品?】

【秦念:大概是你朝郡守之上、九卿之下的级别。】

【刘彻:……?】

刘彻本是为了嘲笑朱元璋才有此问。

可当问出正三品居然是郡守之上时,他默然了。

郡守被罢官后,穷到卖女儿才能回家,却被朱元璋阉了?

朱元璋疯了吗?

县令的俸禄为九十两,倘若雇佣师爷需要百两,雇佣一名师爷倒欠十两。

难怪秦念说明朝的贪官需要一次买国债抵罪的机会。

【秦念:国债免罪的机会有且只有这一次,可免今日之前所有罪行,唯有宗室不赦。对于豪富,只需购买国债,日后若是被查出不法,购买国债的部分既往不咎。对于官员,主动上报的罪行方可免罪——就算是十恶不赦之罪,也可免罪。】

大明三朝的贪官都在此刻色变。

不管是想要重新做人的官员,还是已经泥足深陷不想自拔的贪官,都看出这句话的用心险恶。

上报罪行,就必然会供出同党。

任何贪官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人供出来——这是人人自危!

人人自危,就有可能人人缄默。

偏偏却还有一条生路:

主动上报罪行则既往不咎,只没收本金,十年后可以获得同等金额的“正当所得”。

………

贪官的罪行大概率不只是贪污。

为了让他们安心把钱拿出来买国债,秦念必须强调十恶不赦的罪行也可以免罪。

但她只是说既往不咎,又不是每人发一面丹书铁券,就算是发了——

众所周知,在洪武朝,持有丹书铁券的功臣死亡率更高。

秦念相信扮演朱元璋的同事知道该怎么改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