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范广与多行不法且部下多贪纵的石亨不合, 石亨就弹劾范广,致使范广被撤销职务,只领毅勇一营。
这时罢免范广的皇帝是朱祁钰, 所以秦念说他没魄力。
朱祁钰若是有心集权,年轻的范广显然更值得重用,可他偏偏相信早就被朱祁镇重用的石亨。
之后朱祁钰重病,石亨帮朱祁镇复辟,诬陷范广与于谦一起谋立藩王,范广因此被处以极刑。
石亨其实能力不错,也是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但他帮朱祁镇复辟后越发嚣张跋扈,因谋叛罪被朱祁镇下狱, 病死狱中。
而最令秦念不齿的, 是朱祁镇居然将范广的妻子儿女送给降虏。
“以广居第妻孥赐降虏皮儿马黑麻, 朝野为之不平。”
“儿童因其姓名为俚句曰:京城米贵,安得饭广。至今犹传诵焉。”
【朱棣:朱!瞻!基!】
朱棣暴怒!
同为武将出身,朱棣当然清楚朱祁镇这就是畜生行径!
哪怕是“降虏”,那也是虏。
范广于“北京保卫战”战功赫赫, 刀下必然沾染无数敌虏的血。
结果朱祁镇这个蠢货居然将范广的妻子儿女送给降虏。
人怎么能畜生到这种地步?!
就这种人, 他配当皇帝?
【朱瞻基:臣知错!是臣识人不明才立错太子!】
朱瞻基之前遵太祖皇帝旨意废朱祁镇为庶人, 当时想的还是纵然为庶人,他也会让朱祁镇得以锦衣玉食。
现在接连得知朱祁镇做的“畜生”之事,朱瞻基已是再无此意。
当将其改名换姓,让他做个真正的庶人!
【秦念:那就说说明堡宗是怎么变成这种拟人的畜生——朱重八,你说皇帝早逝, 由幼年的太子即位时, 是谁在教导幼帝?】
朱瞻基心中大震。
秦念此言, 难道是说他会早逝?!
【朱元璋:……当由翰林学士教导。】
朱元璋知道这个答案肯定会被秦念否定。
翰林院学士全是儒生,能教出什么皇帝?
【秦念:错了。翰林学士只能在上课时教幼帝,真正陪伴幼帝最长时间的人是太后和宦官。】
【朱元璋:……】
【秦念:由于你朝不许后宫干政,即便先帝遗诏是“凡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这皇太后、皇后也根本不懂政务,最多也就决定是否在奏章上盖章。所以实际上掌权的是那个陪伴幼帝的太监——这就是明堡宗宠信宦官的原因。】
秦念没有将矛头指向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
《明史》中“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像极了将过错归咎妖妃的儒家叙事。
《明实录》对孙太后的记载与《明史》截然不同,描述的孙后与胡后情同姐妹,比如“上即大位,切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胡氏之疾,贵妃视之尤厚,故胡氏之退让,孙后之不居,皆其诚心云”。
两本史书秦念都不敢尽信。
但就算是孙太后争宠导致胡皇后被废,那也是朱瞻基对胡皇后无情。
要求妃嫔必须贤良淑德不得争宠,这不符合人性。
孙太后助朱祁镇复辟,下达颠倒黑白污蔑朱祁钰的诏书,这属于皇位之争。
土木堡之变,文武百官上奏“圣驾北狩,皇太子幼冲,国势危殆,人心汹涌。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请定大计,以奠宗社”。
孙太后再怎么不情愿,也得批示“卿等奏国家大计,合允所请。其命郕王即皇帝位,礼部具仪,择日以闻。”
明朝之前的后宫干政,能够直接干涉军政大事、决定人事任免,算得上“临朝称制”,才需要负全责。
而明朝的太皇太后和太后只有给决策背书的权力,也就是只能点头摇头,不能自己决定政务,她们不需要为明朝的兴衰负主要责任。
朱元璋将朱祁镇废为庶人,朱瞻基时期的孙氏就算不被废后,成为太后的她也没有将朱祁镇录入玉牒的权力。
不过秦念还是会透露朱祁镇的生母是谁,以防误伤朱祁钰之母。
【朱元璋:是朕的疏忽。】
明堡宗……
朱元璋知道“堡”必然不是正常的庙号。
必然是和“宋驴宗”一般有其出处。
至于实际掌权的是太监,朱元璋也没想到禁止后宫干政会带来这种后果。
………
皇帝朱高炽震惊。
皇祖父是这么虚心听教的人?
【秦念:翰林院的儒臣不会教明堡宗真正的帝王之术,只会骗皇帝以德治国。宦官只需要把文臣武将坑骗皇帝的手段告诉幼帝,就能让明堡宗只相信他。这时候唯一能教导皇帝“宦官同样不能尽信”的人是太后,但这个永城主簿之女不懂政务,她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