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3/3页)

【秦念:这就是你一念之差造成的后果。如果朱棣不反,以朱允炆的能力,明朝在他手上只会亡得更快。】

【朱元璋:……】

【秦念:你要是直接立朱棣为太子,这三年内战损失的人力物力就都可以用来对付异族。】

【朱元璋:朕深悔。】

朱元璋叹道。

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勤政,皆是为大明社稷计。

结果《皇明祖训》遗祸后世,选错皇储更是直接引发死伤百万的三年内战。

【秦念:三个朱棣中最惨的还得是永乐大帝,亲爹为朱允炆铺路清洗一波功臣,靖难之役再死一批武将。能独当一面的大将死完了,五征漠北都只能自己亲自上。】

秦念说的三个朱棣,自然是指洪武年间的太子朱棣、建文年间新入群的四十岁朱棣、以及永乐年间的常驻成员朱棣。

【朱棣:……】

朱棣不能为父皇辩解。

他知道秦念这话看似是在讥讽父皇和他,实则是在掩盖蓝玉等人的死因。

………

洪武年间。

蓝玉生性桀骜,立下诸多战功后甚至越发专横跋扈。

在看到陛下会因朱允炆清洗功臣时,他就怀疑其中会不会包括自己。

他是常遇春的妻弟,懿文太子的太子妃常氏是他的外甥女,长子朱雄英早年薨逝,还有一子朱允熥。

常氏早薨,朱允炆生母吕氏就被册封为太子妃。

陛下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就有可能怀疑他支持朱允熥而将他诛杀。

原本只待朱棣一朝有无自己的出现,蓝玉就能推测“被冤杀全族的功臣”中是否包括自己。

可现在他没法确定自己的死因。

不知自己因何而亡,陛下所立太子又是声誉榜排在前九的燕王,蓝玉已平息他念。

无论自己原本是死于陛下为朱允炆铺路,还是靖难之役败于燕王,此世都不会发生。

即便没有证据,蓝玉也总感觉自己就是被诛族的功臣之一。

他当即决定收敛,不敢再行跋扈之事。

【秦念:既然朱允炆已经禅让,这《奉天靖难记》也没什么好说的,无非就是你在美化战绩。】

三个朱棣都松了口气。

也都意识到秦念此前拿《奉天靖难记》讥讽他,实则是为了迫使朱允炆尽快禅让,以停止内战。

当然,秦念本可直接说靖难之役。

从大哥相关的伪史开始说,就是在故意给他难堪。

她秉性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