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2/4页)

王孝一脸窘迫,搞半天他是多想了……

可眉头还是没舒展开,“可小江同志处理边斗的驱动时,申请了万向节和花键套的材料,我觉得这些在原先的部件上能尝试修补一下。”

哪知,刘智明却摇了摇头,反问他一个问题,“王孝,你说一个人制作一台边三轮摩托车得多久?”

王孝想了想,“在材料和工具齐全的情况下,加班加点都得一个月吧。”

一个人,一个月都算短的了。

刘智明笑了笑,“你都知道一个人制作摩托车的话一个月的时间,那你怎么还能问出这种问题?小江同志是厉害,可她再厉害也不可能在七天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就这么变出一辆崭新的摩托车。”

不然那就是奇幻故事了。

而这其实也相当于考核中的一项。

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分配好所需要做的工作,孰轻孰重,这些自己心里都得有个底,全看她怎么选择。

那么一辆破烂的摩托车,如果从大到小、从重要到不重要的所有配件都得自己亲自弄出来,他可以肯定地说,连骆工都弄不出来。

更别说是他和小江同志了。

而这么一来就有一个矛盾点,不是自己亲自弄出来的而是直接购买材料替换,那是不是就像王孝说的钻了漏洞?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还是那句话,孰轻孰重,看自己怎么选择。

骆工为什么要布置这么一个难题考核小江?

还不就是因为想从她维修这辆摩托车来看出她的能耐,比如说她先前重新打造的那一架车身主体,从这上面就能看出她身上两个优点。

焊接以及打磨的手法。

这是她呈现在众人面前的优点,告诉骆工以及其他人,她在这两个方面能力出色。

但同样她时间也有限,她必须在有效的时间里展示自己身上的优势,而这个时间的限制就代表她不可能从头到尾全靠自己来制作。

所以她也必须“放弃”一些并不是太重要的地方。

比如王孝说的万向节和花键套。

而且听听王孝说的那番话,小江同志还不算钻了漏洞,她替换的是“材料”而不是整个“部件”。

小姑娘年纪不大,但还是挺机灵的。

他估摸着她早就摸清了“游戏”规则,偏偏还不做那些让人拿住把柄的事,多费些事,替换的是材料而不是部件,除了像王孝这种根本没看清规则的傻小子之外,其他人根本抓不住她的把柄。

更别说这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展现出了多少自身的优势。

他点着自己的傻徒弟,特意提醒着,“我为你争取这个机会,是让你近距离多看看她的‘好’,跟着多学学她的优势,至于她表现得很寻常的那些事,重要吗?”

刘智明很肯定地说着,“不重要,一点都不重要!我们的双眼得多看看别人的长处,这才是最重要的。”

真要说起来,他锻工不强、钳工不精,那能说他不厉害吗?

当然不能!

他就算锻工钳工不厉害,可谁也不能否认整个拖拉机厂车工就属他最强。

骆工对小江同志的考核,除了想看看她有没有这个能耐之外,也是想确定她更偏向哪一个工种。

这也就是陆宣贵一直到现在都没确定小江到底要进哪个车间的原因。

刘智明将这些全都跟王孝说了一遍,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徒弟,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跟他说教说教。

而说的这些王孝听得是目瞪口呆,他没想到看似一个简简单单的考核,里面居然有这么多弯弯道道!

消化了好几分钟都没消化完,总觉得似懂非懂,忍不住又问了一句,“那小江同志知道这些吗?”

刘智明又笑了两声,“你说呢?”

“……”王孝皱着眉头理了理,“我不清楚她知不知道,但我这几天跟着能感觉出小江同志对维修过程是有规划的。”

而且是从一开始就规划好了,要不然她不可能一点儿都不着急!

可这么一想王孝是更诧异了。

他这边还懵懵懂懂,但小江同志从一开始就清楚了所有规则吧?从第一天开始她就没打算把摩托车所有破损的地方都靠自己的双手制作出来,而是有选择地去规划!

想想看,三天半的时间她已经将车身主体以及边斗弄了出来,虽然还有一些很边角的地方,但接下来就只剩下两个最重要的部件。

一个摩托车的灵魂所在,发动机。

一个后轮轴传动系统。

她快速越过了边斗这边的所有部位,特意留了三天半的时间,如果真按师父说的那样,那是不是代表这两个部件将是小江同志发大力的地方?

王孝噌地一下站了起来,原先疲倦的脸上瞬间精神,“不行,我得赶紧过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