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暗刃(二)(第2/3页)

知府大人语塞半晌,气势放软,笑嘻嘻地凑到吹胡子瞪眼的齐五湖跟前,替他轻轻捶着肩膀:“英臣兄,我的老爷子,我这不是心疼您嘛?”

齐五湖一哽,横他一眼,不做声了。

宗曜看得目瞪口呆。

不知是否是自己的错觉,他看知府大人,颇有几分狗腿子的天分。

知府大人小心翼翼地给他捶着背:“老爷子,新农具好用吗?”

言罢,他一眼叨中了发呆的宗曜,忙道:“宗同知,给齐县令倒杯水来!”

齐五湖:“不敢!”

乐无涯:“我给你赔罪,你受着就行。”

齐五湖:“……”

宗曜转身去倒水,只闻听齐县令咳嗽一声,娓娓道来:“……我把在锦元做成的木牛犁带了来,又加以改进,如今在平原、山丘、水田皆可耕种,省力而功倍……我还在拿今秋的稻谷试验新的稻床,给稻谷脱粒速度比寻常稻床,可快上三倍有余……”

宗曜一边任劳任怨地泡茶,一边想,知府大人以上媚下,亘古未闻,实在有失官格。

泡好茶,宗曜出门一看,发现院中早已空空,不知道府台大人又将齐县令拐到了何方去。

宗曜端着茶杯,呆愣半晌,自己坐在廊下,喝了一口。

一杯茶还没喝完,府台大人便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拍了一下他的肩,差点让他把茶全喷出来。

宗曜擦着嘴角,回头一望,竟发现他不知何时,已换好一身玄色箭装。

宗曜无可奈何又习以为常地站起身来:“大人,又出去啊?”

府台大人爽快道:“我去趟云梁县,瞧瞧他的木牛,去个三四天左右,衙中事尽交给你了啊。”

宗曜想,玩忽职守,总是这么满世界乱跑,一去少则两三日,多则五六日,不成体统。

他捧着茶杯,答道:“下官定当尽忠职守。”

府台大人迈出几步,又跳了回来:“对了,这几天我不在,你帮我盯一盯。若是有个姓崔的大夫登门寻我……”

宗曜接上了他的话:“我帮大人留他一留,在明月楼给他开个好房间,吃喝都管,先叫訾主簿带着他弟弟去看病。”

府台大人一扬眉。

宗曜温和道:“上次大人离衙时,拿这话交代过牧通判,我在旁边都听着呢,大人放心。”

“你办事,我放心。”府台大人披上他那件红狐外袍,“好好看家!”

宗曜低头:“是。”

借着这一低头,他细细打量了大人的装扮,想,虽是华贵,却不算逾制。

宗曜日日如此挑剔着过,渐渐发现,府台大人尽管跳脱,却始终严守那条底线,不曾越界分毫。

况且,那些逾矩之举,细想之下,都有一番动人之处。

他最大的罪过,不过就是长得像那人而已。

宗曜数度提笔,想要在密折上写下这一点,然而反反复复,终是难成一字。

最后,徒留一声嗟叹。

他搁笔而出,仰头望天。

他知道,有的长门卫喜欢杜撰罪名,或勒索威胁,以此牟利,或与其他官员勾结,成为他人手中的一把利刃,帮助他们铲除异己。

宗曜没和任何长门卫通气勾结,只是借口喜欢赛鸽,饲养了七八只好鸽子,借此向四面八方传递讯息。

他脾气素来很好,宽和待人,这些年来孤家寡人,更没有花钱的地方,再加上宗家尽管元气大伤,但累世公卿,家底尚算丰裕,他很舍得在情报上花钱。

上至馆驿酒楼,下至秦楼楚馆,他在上京不动声色地经营出了一套严密又精致的情报网。

即使对方一年半载都给不出什么好的情报,他也不生气,逢年过节,照旧给礼。

对这样的好主子,不少人都肯对他倾心相待。

如今从头再来,宗曜也并不感觉遗憾。

他的命不值钱,时间也是。

慢慢消磨吧。

在他出神之际,跟随了他多年的书童快步走来:“大人。”

“何事?”

书童眼观四方,同时娴熟地从暗袖中掏出一个信轴:“有信来。”

宗曜拆信观之,越看眉头蹙得越紧。

他在暗地里调查了米溪县闹倭患一事。

倭寇选择米溪县打劫,必有理由。

宗曜顺藤摸瓜,坐收八方信息情报,拼凑在一起,彼此对照,如今终于摸出了些眉目来。

先帝朝时,大学士张燮告老还乡。

其孙张凯不仕,在米溪坐拥良田千亩,广厦无数。

秋时,他曾与一个男人同席吃酒,又带他嫖宿妓馆,宛如朋友。

然而,据情报所言,这位“朋友”,与潜入米溪、被死后枭首的一众倭寇中的斥候,长得很是相像。

读至此处,宗曜神色沉重,掩卷不语,旋即折回屋中,无声地将纸条烧毁,在确保字迹被烧尽后,方才弃入火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