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青云(一)(第2/6页)
乐无涯干脆利落地拆穿了他:“又上眼药呢?”
闻言,项知节抿一抿嘴,有点懊丧。
他好像不该在老师面前过早地露出不够君子的一面的。
……但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
既然被拆穿,他小心地润了润唇,认真表示:“老师,可以亲一亲吗?”
乐无涯:“?”
乐无涯:“不可以。”
他自觉自己已逐渐摸透了项知节的脉。
若自己语焉不详,他必是要抓住漏洞、得寸进尺。
乐无涯倒要看看,若他拒绝,这位君子大人,要如何自处?
果然,项知节微微一怔,似是没能料到这个答案。
乐无涯好整以暇地盯着他,端看他如何动作。
项知节想了一想,旋即半蹲下身来,牵住了乐无涯的手,引导着将他温热的指尖落在了自己的耳朵上。
就像那日,他不管不顾地跑到荒岛上去见乐无涯,结果晕船晕得不知今夕是何年。
为了缓解他的晕眩,乐无涯就是这样一下下揉弄着他的耳朵,哄着他,安抚着他的。
项知节的耳尖皮肤格外敏感。
指尖浅浅扫过,都能激出一片动人的红意。
只是这样碰了两三下,他的左耳便盈满血色、尽皆红透了。
项知节的视线一直停留乐无涯的面颊上,神态温柔而专注。
乐无涯哪怕再钝,也能看出来他在做什么了。
——他要自己以指吻他。
他还以目吻之。
乐无涯不觉得自己被人狎玩了,倒是心喜地一笑。
够机灵,还挺会变着花样给自己捞好处的。
他就喜欢聪明小子。
他反手捏住了他滚热的耳垂,朝下拉了拉:“小登徒子,吃够了没?”
项知节诚实地摇了摇头。
乐无涯嗤笑一声,不轻不重地扭了一下他的耳朵:“回上京去。等着我。”
项知节垂下眼睛,很好地掩饰住了眼底的落寞。
他之所以提出如此逾矩的要求,就是因为知道,上京中耳目众多,如蛛网密布,惹人心烦。
待到上京再会时,便再难像现在这样……
……放肆……
而下一刻,在感受到耳廓处传来的一下下力度适中的抚摸时,项知节本来颇成体系的思维顿时七零八落。
乐无涯浅浅抚揉了他的耳尖两下,又将发烫的指尖挪到他侧颊之上,用指背轻而缓地抚过他的面颊。
“不许失落。”乐无涯意气飞扬地蛮横要求,“我不喜欢你这样。”
项知节站起身来。
万语千言,只凝作一眼痴。
“……好。”他点一点头,还想说些什么话,但一夕之间,那个寡言少语的小结巴,又在他体内复活了。
他想不出该说什么,就专注地看着乐无涯,重复道:“好。”
老师不喜欢失落,他就欢喜。
别离也欢喜。
……
听到乐无涯再次升迁的调令后,乐无涯从南亭带来的那套老班底面面相觑,甚为讶异。
反应最大的,居然是杨徵的媳妇。
“咋个就又升了?”她一脸惋惜,“家里的豆角才种下去没多久呢。”
媳妇话糙,理却不糙。
对自家大人这骑龙上天一般的升迁速度,杨徵哭笑不得之余,还有些惴惴不安的。
他的确是升得是太快了。
杨徵见惯了在同一个位置上,一干就是二十年、三十年不挪窝的小官。
许多读书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结果在八品教谕的位置上,从生干到了死。
大虞立国以来,升迁速度如此之快的,除了那位举世闻名的大权奸,便是他们家大人了。
这让一向求稳的杨徵难免替他心有戚戚焉。
这不到一年的光景,大人都做了些什么呢?
肃清吏治。
抚恤百姓。
兴商惠工。
荡平倭寇……
他们来时,桐州大白天都透着股淡淡的死气。
现在,哪怕到了黄昏时分,即将宵禁,城门处依旧人流如织,挑担的货郎担中空空,满脸带笑。
原本半废弃的码头,如今船影往来如梭,许多桐州人,在梦里都能听见隐约的号子声。
百姓们虽说没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但走在路上,已可缓步而行、大声谈笑,再不必担心有贼寇拦路抢劫。
思及此,杨徵忽然笑出声来,心怀开畅,再不作他想。
若这样的人物不得重用,叫他蹉跎年华,才是真没天理。
“哎呀……”媳妇还在絮絮叨叨,“那畦韭菜才割了头茬……”
杨徵笑说:“不妨事。上京的土,说不定更肥呢。”
相比之下,耿直的何青松,就没那么多花花心思了。
听闻喜讯,他震撼之余,满脑子只有各种可表赞叹、但每一句都极上不得台面的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