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心计(三)

起先,许英叡并未察觉任何异样。

直到从吏部归来第三日夜里,他自都察院公干结束,归家之后,意外发现自己书柜中的暗格被人动过了。

这处暗格,是他平日存放机密信函之所,唯一的一把钥匙从不离身。

可老虎尚有打盹的时候,人又岂能时刻警惕?

他总不能连洗澡、就寝的时候也叼着钥匙吧。

因此,这暗格之中另藏玄机,内设七处机扩,需得他精准按下其中唯一正确的那个,信匣才能顺利弹出。

而许英叡素来谨慎,会定期更换所启用的机关按键。

一旦按错,匣子便会彻底锁死,纵使按下正确的机关,也只会弹出一方装着无关紧要信件的假信匣,用以扰乱视听。

这机巧处,只有许英叡一人知晓。

他望着不知何时被锁死了的暗格,沉默良久。

半晌后,他不动声色地合上暗格外层,仿佛从未察觉任何异常。

他缓步走出房门,唤来贴身小厮:“阿蒙,给我煮碗面。”

小厮殷勤应了一声,顺嘴问道:“爷,您方才不是说在都察院用过饭了吗?可莫要积食了。”

许英叡道:“无妨。煮来吧,吃饱了,才有力气打硬仗。”

小厮哎了一声,不多时,便手脚麻利地备出了一碗青菜肉丝面来。

许英叡就蹲在廊下,一口一口吃净了面。

待他再抬起头来时,一更将尽月色落在他眼中,映得他一双眸子异常清亮逼人。

这几日他循规蹈矩,日出点卯,夜则归家,一切如常。

唯一的变数,便是他去了一趟吏部,查了周文昌的记档,无意发现王肃的亲随卜欣竟对此人异常关注。

紧接着,他这处专放密信的暗格就被人动了。

许英叡在御史位子上经营多年,绝不相信世间有此等巧合。

虽无实据,但他已真切地嗅到山雨欲来的危险气息。

王肃素来不拉帮结派,俨然一派遗世高洁之姿,为何会对一个边远县令如此上心?

周文昌治下既出了事,不派他这个右佥都御史前往丹绥,却要以历练为名,派闻人约前往?

丹绥真的如闻人约信中所说,风平浪静吗?

若真太平,为何闻人约迟迟不归?

若是平静……为何会有人要来翻他的信?

许英叡的确是上佳的脾性,但他能从二甲进士一路做到右佥都御史,靠的绝不是什么温良恭俭让。

御史这行当,从来不好干。

他是在地方监察系统里,从正七品的监察御史一路摸排滚打上来的,其间明枪暗箭、波谲云诡,比起沙场上的真刀真枪,亦不遑多让。

正因如此,当初在吏部,一发现查到了王肃头上,他便立即察觉水深,果断抽身而退。

可惜,王肃不叫他退。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许英叡并没有细思下去:

——是闻人约用一封信,引他去吏部查档的。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过,深究此事已无意义。

他心知肚明,自己极可能已入了王肃的眼。

而被王肃这样一位老辣的御史盯上,后果不堪设想。

王肃能在都察院屹立不倒,自有其雷霆手段。既然已窥见危兆,便不能不防。

眼下,这早已不是立场或站队的选择,而是关乎自身安危的存亡之争了。

许英叡放下碗筷:“备轿。”

阿蒙闻言,不由一怔:“爷,这么晚了,您还要出门?”

许英叡面色如常地扯了个谎:“手头有桩急案,得去大理寺一趟。”

他无法确定身边人是否已被收买,即便是自幼跟随的阿蒙,他此刻也不敢全然信任。

阿蒙不疑有他,应了一声,便忙着牵马备轿去了。

抵达大理寺时,许英叡特意打听清楚,今夜是大理寺卿张远业当值,心下稍安,方才举步踏入。

不料,夜色既深,大理寺内竟仍有客来访。

见许英叡不请自来,张远业诧异之余,忙起身引荐:“守约,这位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许英叡,许士通。这位是……”

许英叡见到那清风明月一般疏朗儒雅的人,不待张远业说完,便含笑拱手:“朝堂之上,遥遥一见,神交多时。如今深夜与明君得见,可见是有缘了。”

明相照欠身道:“许佥宪言重,守约荣幸之至。”

他仪态周全,却仅止于此礼,并不多言,客气中自带疏离,显然并非易与亲近之人。

好在许英叡此行并不是来叙什么人情的。

见二人语歇,张远业微叹一声,打破了沉寂:“许兄,深夜到访,不知有何要事啊?”

许英叡将张远业请至屋外,委婉道明来意:“为一解心中疑惑。满朝上下,能解我惑者寥寥,思来想去,唯有张贤弟此处,或可称得上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