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朝中(三)
该说不说,王肃的反应不可谓不迅捷:“皇上!那周文昌毕竟是榜眼出身,纵是才具平庸,臣见其久困下僚,心中不忍,故而时常查看其成绩,盼其能有寸进,也好为国举贤!”
许英叡颇不相信,脱口诘问:“王大人既如此惜才,为何十年之间,只看不举?”
话一说完,许英叡才觉得不对,脸刷的一下红了。
几个品阶稍低的官员仗着自己躲在后排,已忍不住以袖掩口,偷笑起来。
许英叡红着脸低下头去,稍稍定神,给自己鼓了鼓劲儿。
想要检举王肃,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时机了。
尤其是在读过乐无涯的案卷,且与明相照交谈过后,他更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一旦放过这个时机,待王肃缓过气来,秋后算账,他绝对承受不来!
许英叡继续道:“……臣不过是去了一趟吏部,察查周文昌的吏治成绩,可回家几日后便发现不对,家中书信有翻动痕迹,出行时也有人窥探行踪。”
“微臣身负风宪之责,不愿打草惊蛇,只得一面如常视事,一面暗中清理门户,终有所获。”
许英叡思路异常清晰。
若是外来之人,怕是连他的密信匣子在哪里都找不到。
……家中必有家贼。
“微臣治家不严,家中僮仆被人重金收买,从其住处搜出的金银钱物为数不菲,此外……”
他抬高了声调:“……更搜出了长门卫手牌一枚,密信若干!”
“兹事体大,微臣实不敢私藏,正要具折上奏,今日索性一并奏明。”
许英叡顿上一顿,清润了喉咙:
“臣要劾奏:王肃王大人之随身侍从卜欣,一面以银钱收买臣家近侍,窥探臣之行踪私密;一面竟敢将皇家的长门卫引为私用!”
名义上,他弹劾的是卜欣,可没有主子授意,一个奴仆哪里来的泼天狗胆去窥探当朝四品官员?
许英叡剑指卜欣,锋芒对着的却是王肃!
这顶曾被死死扣在乐无涯头上的“私窥同僚”、“用长门卫如用家臣”的帽子,如今结结实实地扣回了王肃自己头上!
王肃狠狠一哽,余光不禁飘向皇上。
飘到一半,便被他自己生生压了回来。
项铮早已坐回御座,手指在冰冷的御座扶手上缓缓摩挲。
他难以抑制地烦恶焦躁起来。
当年,他虽说是看重裘斯年的能力,将他从圜狱头子擢升到了长门卫副指挥使的位置,可原属于乐无涯的指挥使之位,一直虚位高悬。
王肃暗地里代行其职,已有多年,只是秘而不宣罢了。
王肃用没用长门卫干私活,项铮心知肚明。
但这事,他偏偏不能承认。
王肃此刻心如滚油煎沸。
他拿这罪冤枉过乐无涯,最知道这罪名的厉害。
因为许多事分明是奉命而为,他却绝不能说是皇上授意他做的。
他的安危,这回是真真系在皇上的一念之间了。
而直至此时,项铮还有心要护他一护。
他的目光静静在鸦雀无声的昭明殿上逡巡,等待着某个臣子为王肃说上一两句话。
即便略作转圜也好。
可他注定要失望了。
满朝文武,无一言声。
一来,朝廷又不是菜市场,绝容不得无干之人你一言我一语,聒噪喧哗,各抒己见。
二来,王肃的人缘,不说是臭不可闻,也是大家纷纷敬而远之的程度。
最后,项铮的的目光落定在了解季同身上。
解季同眼皮微抬,与皇帝的目光极快地对碰了一瞬。
自打乐无涯去世后,给皇上递台阶、擦屁股的,就成了他。
放在以往,解季同心里多少要腻烦一下。
可这回,他十分痛快地接下了皇上的暗示。
他当即抬高声音,语气是格外的公允持正:“许宪台,弹劾重臣,需有实据!王大人素以恭谨清廉闻名,心如冰清玉壶,志如皎洁秋月,袖底更是唯有清风而已!据你所言,你的近身侍从是被财帛所诱,而那卜欣依附于王大人,也是清贫之人,何来的银钱收买旁人?此节,你作何解释?”
“解大人所虑甚是,正因王大人清廉之名播于朝野,因此下官初察此事,亦是不敢置信,生怕自己察查不慎,污了大人清名,故而不敢声张,只是暗中调查。”
许英叡到底是御史出身,用词极是谨慎,但内容却是大胆异常:“且王大人近年来经办大案不多,其所经手最巨者,莫过于乐逆之案……”
王肃陡然察觉了许英叡的意图,顿觉不妙,立时先声夺人,叱喝道:“许英叡!住口!”
他转向御座,声音因急怒而颤抖不止:“皇上,您看到了!他们一个接一个,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分明就是要为乐逆洗罪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