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朝中(三)(第2/3页)

听闻指控,许英叡甚是平心静气。

比起真与乐无涯有旧交的张远业,他底气足得很:“大人,下官与乐逆,只闻其名,不见其面,从无交集,大人此等指控,实是叫下官汗颜。下官此刻正在向皇上禀事,还请大人莫要打断,容下官将话说完。”

王肃闭口,皇上却也不言,好像并无意将这个话题延续下去。

朝堂之上再度陷入诡异的寂静。

在许英叡陷入尴尬前,解季同贴心地替项铮开了口:“许英叡,你说下去,只是你需谨记,朝堂重地,一字一句,不许有半分妄言虚构!”

项铮:“……”

他并不想听。

他向解季同丢出了一个冷漠的眼神。

而解季同很是笃定地对他点了点头:您放心,臣明白,臣知道您想听。

项铮:“……”

在这种时候,他竟有些不合时宜地怀念起乐无涯来。

“是。”

许英叡领了命,平和道:“臣复核乐逆贪腐案卷,发现两处有违常理之处。”

“其一,当年,王大人主持查抄乐府,动用了百辆大车,声势浩大,震动京华。可乐府登记在册的人丁,仅有彼时的孝淑郡主并五名仆役。人财不符,此为一疑。”

“其二,臣忝任御史,经办贪贿案件,不说车载斗量,也为数不少。巨蠹之家,藏金纳贿,往往犹恐其室小,莫说百辆,几百辆也不足为奇。可当年,王大人是百车而去,百车而回,满载而归,一车不多,一车不少,未免过于巧合!”

“乐逆所收贿赂,应有明册一一记录在案,存于户部。臣请旨,核对当年簿册及贿赂去向!”

“微臣此奏,绝非为一素未谋面的罪人翻案,只恐是有人借查抄之名,从中渔利,中饱私囊,欺君罔上,并以盗得钱财贿赂长门卫,以图窃听百官!”

闻言,杜同和的脸色骤变。

他记得,明相照曾拿乐逆之案中人财不符的疑点来问过他!

许英叡怎会突然提及此事?

杜同和偏头看向明相照,用目光相询:难道你——

明相照乖巧歪头,满腔正气中带着真诚的无辜与疑惑。

杜同和若是见过南亭县令时期的乐无涯如何忽悠乡绅的,就能发现,眼前明相照这副模样,堪称得其真传,简直学了个十成十。

……可惜他没见过。

于是他轻而易举放下了心。

哎,今天朝局风波乍起,真是糟心。

到底守约是好的嘛。

脸色同样大变的,还有负责收储赃物的户部尚书。

乐无涯的贿物,自打入库,就压根儿没人动过啊。

先前六皇子主理户部时,还特意叮嘱过他,请他把乐逆之案的东西都收好了。

这笔款项为数甚巨,万一将来皇上有心充实内帑,这些东西皆是可用的。

只是皇上几年来对此不闻不问,这些东西就一直存在户部库中吃灰,不曾挪动分毫。

这要是丢了少了,他就算长了一百张嘴也说不清啊!

万幸有六皇子提醒,户部尚书还特意去查了查卷册,对那笔抄没之物心中颇有底数。

为免担上看管不严的罪名,他惶急下拜,道:“皇上容禀!从乐府抄没的财物,共计大箱三百六十八口,至今仍贴着户部与都察院的双重封条,存于甲字库内!您一查便知,臣绝无虚言!”

王肃面如土色。

那箱子里究竟装了些什么,王肃最清楚。

乐无涯收受的所有贿赂,他分文未动,打包装箱,妥善地存放在了一间厢房中,谁送的、哪年哪月送的,他都巨细靡遗,一一标明。

皇上赏他的金子,他特意摆在最显眼的地方,搭了座宝塔,一旁还挂着个小牌,嚣张招摇地标注:御赐之物,轻拿轻放。

除此之外?

除此之外,乐府堪称一贫如洗。

谁能想到,一个最擅长鉴赏书画古董的人,家中用来插花的,竟然是孝淑郡主闲来无事,自己拿陶土抟出来的歪嘴瓶子!

为了坐实他的贪腐大罪,王肃绞尽脑汁,生生是把乐府的地皮刮了一层。

是字面意义上的“刮地皮”。

砍伐树枝,填泥塞土、撬起地砖、掀翻瓦盖……

为了凑齐那一百辆车,王肃堪称无所不用其极。

如今,若是这堆土瓦树枝重见天日,那他就要解释原本那些珠宝、书画、古董、契约的去向了。

当日参与抄家的,皆是他王肃的心腹。

那么,这笔糊涂账,最终就会指向两个结论:到底是王肃昧了,还是乐无涯从没贪过那么多呢?

丹绥之事,王肃尚有一辩之力,可此事,他却是进退两难,有嘴也说不得!

皇上要保他,就得先处置了看管不严的户部尚书,再发落了无端怀疑上司的许英叡,再设法处理掉闻人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