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篇关于物质和精神之宇宙的随笔(第13/38页)

刚才我说,事实上曾有过某些不明不白的尝试要把万有引力归因于某些靠不住的学说 和主义 。然而,这些尝试尽管被认为非常大胆而且应该那么大胆,但其着眼点却从来没超过牛顿定律的普遍性——最纯粹的普遍性。据我所知,在试图解释引力法则的过程中,还从来没有人接近过它的运动方式 。所以,我真担心在我让那些真有能力判断其真伪的人看清我的命题之前,我会被人当作疯子;正是怀着这种并非多余的担心,我在此宣布引力法则之运动方式 极其简单,完全可以解释清楚——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按正确的步骤并沿正确的方向前进——只要我们从正确的着眼点来进行观察。

无论我们获得绝对统一性 乃万物 之本原这个概念是由于我们考虑到了简单性 最有可能是上帝原始行为的特性;——还是由于我们观察到了存在于引力现象中的关系之普遍性;——或是由于我们把它作为那两个互逆的过程相互证明的一个结果;——这个概念本身(如果被完全接受的话)都仍然与另一个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个概念就是我们现在 所领悟到的星系宇宙的状态——也就是一种不可估量的向太空扩散 的状态。而统一性和扩散性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只能通过第三个概念——辐射 概念。假设绝对的统一性 为一个中心,那么现存的星系宇宙便是从这个中心辐射 的结果。

现在,辐射的那些法则已为人所知 。它们是天域 之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属于那类具有明显几何特性的法则。我们这么说是因为“它们是真实的——它们是明显的”。若要问我为什么它们是真实的,我得反问为什么那些作为证明之根据的公理是真理。严格地说,没有什么可证明 ;但如果有什么可证明的话,那就是这些特性——我们所说的法则已被证明。

但这些法则说明了什么呢?辐射到底是以什么方式从一个中心向外发出的呢?

光 通过辐射从一个光源 发出;假定接收光的一个平面可移动,离光源忽远忽近,那该平面接收到的光量将随它距光源的距离之平方增大而成比例减少,并随距离之平方减小而成比例增加。

这个法则的表述可这样来概括:——可移动平面所接收的光粒子之数量(如果喜欢还可以说光感应之数量)与该平面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变化。再加概括,我们可以说扩散——散射——也就是辐射——与该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变化。

例如:一定数量的光粒子从光源A被扩散到距离B,结果充满平面B。然后在远一倍的距离——也就是距离C——它们会扩散到充满四个同等平面的程度:——在三倍之距离,或者说在距离D,它们会进一步扩散到充满九个同等平面的程度:——而在四倍之距离,也就是距离E,它们的扩散已弥漫十六个同样大的平面——而且将一直这样扩散下去。

一般说来,当我们以那个中心为起点推论说那种辐射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进行时,我们用“辐射”一词表示扩散的程度 。颠倒这个概念,当我们从中心以外某一点向中心回溯时,我们用“集聚”一词表示凝聚的程度 ,我们可以说集聚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进行。换言之,我们已经得出了这个结论:假定最初从一个中心辐射出的物质现在正回归这个中心,那么,回归时的集聚过程恰如我们所知的引力过程 。

现在,如果能允许我们假定那种集聚正好代表趋向那个中心的力 ——而这种力正好与另一种力相称,并且这两种力一起运动——那我们就能够说明需要说明的一切。这时剩下的唯一困难就是确定“集聚”与集聚力 之间的正比关系;当然,如果我们能确定“辐射”和辐射力 之间的正比关系,前一道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稍稍观察一下星空,我们就会确信,以聚合性的方式并以大致上的球形位于太空的天体,在分布上有一种总体上的一致性、均等性,或者说等距性:——这种非常普遍但并不绝对的等距完全吻合于我前文推论的那种有某些限制的不等距,即吻合于从无关系中生出无限复杂关系的那个设计产生的必然结果,也就是吻合于最初被扩散的原子之间的不等距。读者应该记得,我是从原子总体分布均匀而细节上不均匀这个概念开始的;——这个概念,我再说一遍,只消看一眼天上的星星便可确信。

但说到那些原子,恰好正是从它们总体分布之均匀中显露出一道难题,毫无疑问,那些记住了我假定这种分布之均匀是因从一个中心辐射 所致的读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难点。当第一眼看到辐射这个概念,这概念便迫使我们想到我们以中心为起点讨论时一直未与扩散分开而且看上去不可分开的围绕一个中心凝聚的概念——总而言之,就是被辐射的物质分布不 均匀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