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篇关于物质和精神之宇宙的随笔(第28/38页)
然而,这里所描述的复杂得惊人的公转规律决不可被认为只有我们太阳系遵循。凡有引力的地方都遵循这些规律。这些规律支配着星系宇宙 。天上每一个光点无疑都是一轮灿烂的太阳,和我们的太阳相似,至少基本特征相同,它们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行星伴随,那些行星自身还在发出的光由于距离太遥远而不足以被我们看到,但它们仍然有卫星相随,仍然围绕它们的太阳旋转,仍然遵循刚才所详述的那些原理——即遵循着无处不在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也就是由富于想象力的开普勒猜出 ,但后来由坚韧而缜密的牛顿证明并解释的那三条不朽的定律。在一群以过分注重事实为荣的哲学家中,鄙视所有的推测非常时髦,他们意味深长地把推测叫作“瞎猜”。但应该考虑的问题是由谁 来猜。有时我们花时间同柏拉图一道瞎猜也比聆听阿尔克迈翁[50] 的论证更有价值。
我发现许多天文学论著都白纸黑字地宣称,说开普勒的三大定律是伟大的引力定律之根据 。这种看法可能产生于如下事实:开普勒提出了这些定律,并通过由果溯因的归纳 总结证明它们实际上存在,这诱使牛顿想用假设的引力定律去解释它们存在的原因,并且终于通过由因及果的演绎 推理证明它们是假设的引力定律之必然结果。所以,行星运动定律并非万有引力定律之根;反之,万有引力定律才是行星运动定律之本——事实上,物质宇宙中所有不归因于斥力 的定律均归因于引力 。
地球与月球间的平均距离——也就是说从地球到离我们最近的那个天体的距离是23.7万英里。距太阳最近的水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是3700万英里。紧挨着的金星距太阳6800万英里:——接下来的地球距太阳9500万英里:——随后的火星与太阳相距1.44亿英里。然后就是那九颗小行星[51] (谷神星、婚神星、灶神星、智神星、义神星、花神星、虹神星、春神星和……),它们距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2.5亿英里。接着是木星,距太阳4.9亿英里;紧随其后的土星相距9亿英里;天王星相距19亿英里;最后是新近才发现的海王星,它距太阳的距离估计有28亿英里。抛开海王星不算——我们迄今对海王星还知之甚少,而且它可能是一个小行星系统——我们可以看出其他行星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种间隔规律 。从大致上看,我们可以说每一外圈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是挨近它那颗内圈行星距太阳之距离的两倍左右。考虑到我上文提出的那种太阳抛出环形物与原子辐射方式间的相似之处 ,我们难道不能认为此处提到的规律 ——即波得定则 [52] ——与上述考虑是同出一源 ?
要想理解这番距离概览中匆匆提到的数字,那只能是枉费心机,除非只把它们当作数学意义上的抽象事实。它们并非实实在在可以感知的事实。它们并不传达任何具体的概念。我刚才说,海王星这颗离太阳最远的行星与太阳相距28亿英里。一点不错:——我宣布了一个精确的事实;而且我们在对它丝毫不理解的情况下也可以加以运用——精确地运用。但即使当我提到月球与地球之间那个相对说来微不足道的23.7万英里 时,我也全然不知该如何让人明白、知道或感觉这个23.7万英里到底是多远!我的读者中也许很少有人没有横渡过大西洋;但是,他们中究竟有多少人对那从此岸到彼岸的区区3000英里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其实我真怀疑是否有人能设法在大脑中对公路上一块里程碑到下一块里程碑之间的距离形成一个哪怕最淡薄的概念。不过,在对距离的思考中,我们往往求助于把这种思考与同它有亲缘关系的速度结合起来。声音在空间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1100英尺。那么,如果一个地球居民有可能看见月球上一门大炮开火的闪光,他要听见那声炮响就至少得等待整整13个昼夜。
即使这样表达,读者对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也许还是印象淡薄,但不管这种印象多么淡薄,它仍然达到了一个目的,这就是使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试图去领悟太阳与海王星之间那28亿英里的悬隔纯属徒劳;甚至想了解太阳与地球之间的9500万英里也是枉然。一发炮弹以我们所知的最快的初速度越过后一段距离至少得20年;而越过前一段距离则需590年。
月球的实际直径是2160英里;然而相对说来它实在太小,差不多得有50个这样的月球才能构成一个与地球一般大的天体。
地球的直径是7912英里——但从所说的这些数字中我们获得了什么明确的概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