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篇关于物质和精神之宇宙的随笔(第26/38页)

关于银河系的形状历来有许多错误的概念;差不多所有的天文学论著都说它像一个大写的字母Y。实际上这个星系大体上相似于——总体上很相似于有三重环围绕的土星。不过我们必须把它的中心想象为一个两面凸出的星岛,或者星团岛,而不像那颗行星坚实的球体;我们的太阳就位于靠近岛岸之处——在距岛最近有北十字星座、最远有仙后星座的那一面。围绕星岛的那道环靠近我们的位置之处有一条纵向裂缝 ,事实上正是这条裂缝使该环靠近我们的部分 看上去大致像个大写的字母Y。

但相对而言,我们绝不可错误地设想这条多少有点模糊的环带距离它所围绕的这个也同样有点模糊的呈双凸透镜状的星团非常遥远;所以,仅仅是出于解释的目的,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的太阳实际上正好位于字母Y的三条直线相交的那个点上;而要是设想这个字母有一定的密度——并有与长度相比微不足道的一定的厚度——那我们甚至可以说我们的位置就在这个厚度的中间 。设想我们正处于这样的位置,我们就不会再感到难以解释所见之现象——它们全都是视觉上的现象。当我们朝上或朝下看时——也就是说当我们把视线投向字母的厚度 方向时——我们的视线穿过较少的星星,远不如把视线投向长度方向,或者说顺着 字母的笔画方向所穿过的星星多。当然,在前一种情况下看到的星星显得稀疏——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则显得稠密。——反过来解释:——当一个地球居民像我们平常所说的那样抬眼看银河时,他的视线正好顺着 它长度的某个方向——即正好顺着字母Y某一笔画的方向——但当他环视茫茫太空之时,他的视线离开 了银河,转向了字母厚度的方向;这时他看到的星星就显得稀疏;尽管按平均数计算,它们和银河系的星团一样稠密。再没有 其他思考方式能更适合传达出这个星系之宏大的概念。

如果我们用一台空间透视力很强的望远镜仔细观测太空,我们将发现一条星系带 ——也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星云带”——一条宽度有变化、从地平线到地平线,并以直角与银河带相交的星系带 。这条带就是所有星系的终极星系。这条带就是星系宇宙 。在所有构成这条终极宇宙带 的星系之中,我们的银河系也许只是一个最微不足道的星系。这个星系之星系的外观在我们眼里像 是一条带子,这完全是一种透视现象,正是这同一现象使我们自己这个扁球状的银河系在我们眼里也变成了一条横过天际,并以直角与宇宙带相交的带子。终极星系的形状当然大体上 就是它所包括的每一个单独的星系的形状。正如我们从银河横着望太空时所看见的稀疏星星事实上只是银河系本身之一部分,而且在望远镜的任何一个观测点上,它们和星团部分的星星一样稠密——我们从宇宙带 横望太空时,在任何空间点上看见的疏散“星云”也是如此,它们也应该被理解为是视觉上的疏散,并被看作是一个终极的宇宙空间 之一部分。

天文学上最站不住脚但也最根深蒂固的谬误,就是认为星系宇宙绝对无限 。正如我在前文中通过推理 详尽论述的一样,[47] 认为有限的理由在我看来不可辩驳;但即使不说这些推理,观测结果 也使我们确信,朝我们周围的四面八方(如果不是全部方向)都无疑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或至少没有为除有限之外的其他任何想法提供依据。如果分布在空间的星体无穷无尽,那么整个天幕都应该像银河一样熠熠生辉——因为整个天幕绝对不可能有哪个点上不存在星体。所以,在星体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方可理解为什么我们的望远镜会在各个方向都发现空白 ,解释的唯一方法就是假设空白处的天幕太远,从那里发射出的光迄今还没有到达我们这里。也许 是这么回事,谁敢贸然否定呢?我不过是坚持认为我们没有丝毫理由不相信情况就是 如此。

在上文谈到世人普遍认为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只倾向地心时,我曾说过:“除了后文将要说明的某种例外,地球上的每一物体都不仅会倾向地心,而且也会倾向每一个可以想象的方向。”[48] 这种“例外”指的就是常常出现在天空的那些空白,我们对空白处进行的最精细的观测也没能在那里发现任何天体,甚至没发现天体存在的迹象:——一个个空白张着比厄瑞玻斯[49] 还要黑暗的黑洞洞的裂口,仿佛要让我们从裂口看穿星系宇宙 的界墙,去窥视那无限的虚空宇宙 。若是地球上任何物体由于自身的运动或地球的运动,碰巧沿一条平行直线进入任何一个那样的裂口,或者说宇宙深渊,那么它显然再也不会被吸引向那个空白的方向 ,并且一时间它必然会比进入裂口之前或之后的任何时候都“重”。不过即使不再去想那些空白,而只看看星体总体上不均匀的分布,我们也会看出地球上的物体朝向地心的绝对趋势是处在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