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篇关于物质和精神之宇宙的随笔(第31/38页)

要想借助对速度的了解来领悟这段距离,就像我们力图去估量月球的距离那样,那我们必须完全不考虑诸如炮弹初速和音速这类微不足道的速度。不过,根据斯特鲁维[57] 最近的计算结果,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16.7万英里。思想本身也不可能以更快的速度越过这段距离——假若思想真能越过去的话。然而,即便是以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光速,从天鹅座61号星发出的光也需要10年以上才能到达我们;因此,如果这颗恒星此刻就从宇宙湮灭,10年之内它仍然会继续闪耀,丝毫不会减弱它似非而是的光芒。

无论我们所获得的太阳与天鹅座61号星之间的间隔概念是多么模糊,但在记住这个概念的同时让我们也记住,尽管这个间隔大得无法形容,我们仍然可以认为它只是我们的太阳和天鹅座61号星同属的这个星系或“星云”中无数恒星之间的平均 间隔。其实我这么说已经非常节制:——因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天鹅座61号星是离我们最近 的恒星之一,所以至少在目前我们可以断定,它离我们的距离小于 银河系内恒星之间的平均距离。

这里我似乎应该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说明,甚至到眼下为止,我们依然是在谈论渺不足道的小事。现在让我们别再为银河系内或其他星系内恒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而感到惊讶,让我们把思路转向整个宇宙内星系与星系之间的间隔。

我已经说过,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16.7万英里——也就是每分钟约100万英里,或者说每小时约6亿英里:——然而有一些“星云”距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所以即便以这种速度传播,它们从那些神秘莫测的天域发出的光也非得过300万年 才能到达地球。这是由老赫歇尔[58] 计算出的结果,并且还只是针对他自己那台望远镜所能观测到的相对最近的星系而言。可通过罗斯伯爵那台神奇的望远镜,一些“星云”此刻正在我们耳边悄声述说着100万个世纪 以前的秘密。总而言之,我们此时此刻所看见发生在那些世界里的事情,实际上就是100万个世纪 以前那些世界的居民所经历的事情。这些间隔——这些距离——与其说是在指点我们的智力,不如说是在启迪我们的灵魂 ——我们终于从中找到了一个恰当的顶点,从而可以居高临下地俯瞰迄今为止所谈论的那些微不足道的量 。

趁我们的想象力正这样专注于宇宙距离,让我们抓住机会来探讨一下我们经常碰到的那个难点,也就是我们按天文学思维的老路 不能解释 、不能领悟 、始终弄不明白的 那种现象:为什么天空会有上文提及的那些无边无际的空白——即为什么恒星与恒星之间、星系与星系之间会有压根儿不存在天体,因而显然是多余的一道道鸿沟——简而言之,仅仅就空间 而论,就我们所见的星系宇宙之构筑所依存的空间 而论,为什么需要如此巨大的比例?我坚持认为,天文学迄今对这种现象显然还没有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本文中引导我们循序渐进的那些考虑却使我们清楚而直接地领悟到:空间和时间本为一体 。要让星系宇宙持续 一个与之物质构成之宏大和精神目的之崇高完全相称的纪代,就必须让最初的原子扩散尽可能地漫延到仅次于无限的不可想象的程度。总而言之,这就需要天体从不可见的朦胧状态聚为可见的星云状态——从可见的星云状态凝缩为固体星球——并以固体星球的形态经历地老天荒的悠悠岁月,以便让其数不可胜计、其类不知凡几的生命孳乳繁衍,生死兴亡:——这就需要天体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一切——有足够的时间来彻底实现上帝的所有意图——在此期间 ,宇宙万物均在实现朝向统一性 的回归,其回归速度与不可避免的终点距离之平方成反比。

这下我们再也不难理解宇宙万物之间那种上帝安排的绝对精确的适应性 。天体的密度当然随它们各自的凝聚减小而增大;凝聚程度和异质性保持同步;异质性是凝聚程度的标志,我们根据异质性推测生命和精神进化。所以,我们从天体的密度中看到它们的目的被实现的进度。因为密度在增大——因为 上帝的意图在得以贯彻——因为 未贯彻部分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应该有望看到趋向终点的速度按同样比例加快:——这样,富于哲理的心智就很容易领悟到上帝的天体构筑计划正精确无误地 朝着其最终实现的方向在进展:——它还能轻而易举地对这一进展进行准确的描述,并断定这种进展的速度与所有造物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之平方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