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如天(第14/25页)

全明白了。

裴玄静明白了,为什么宋若昭千方百计要把第三十三象中的红色变字解释为神迹,因为她和她的小小柿林院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可怕的真相。宋若昭一定是知情人!她从第三十三象的变字中窥伺到了杀身之祸,为了自保,只能铤而走险在凌烟阁中制造出第三十三象的显影。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说服皇帝一切都是鬼神所为。也只有这样,她才能把自己和柿林院彻底摘出去。

毕竟在凌烟阁发生异象之前,最后一个开启过金匮,研究《推背图》的人正是宋若华。

现在裴玄静更加确定了,所有的一切都和鬼神没有丝毫关系!

是有人在暗中主导。裴玄静还没有证据断言,《辛公平上仙》和《推背图》第三十三象的变字背后是同一股力量,但分别来看,二者都有着脉络分明的计划,和坚决有效的执行。

就从自己亲历的凌烟阁异象来说。第一二次凌烟阁中发生“猿猴戏火球”异象,彼此相隔十天。制造这两次异象的人能够自由出入凌烟阁,说明其在宫中自有路数,能够弄到戒备森严的凌烟阁的钥匙,也可能在负责守卫的神策军中有内应。总之,前两次的显影十分完美,猿猴不仅出现在凌烟阁的窗户内,而且连蹦带跳相当活跃。

这两次显影的目的,就是引起众人的注意,并最终引起皇帝的注意。

之所以选择第九象“猿猴戏火球”,一是因为此象才为宋若华所解,二是因为皇帝耗尽了大半生的心血致力于削藩事业,绝对不敢对此掉以轻心。

果然,两次显影发生后,皇帝特意造访凌烟阁,并打开金匮检查《推背图》,看到了第三十三象中两个红色的变字。

《推背图》第三十三象尚未得到破解,对皇帝来说,其含义本是模糊不清的。但是第三十三象的诗句发生了如此诡异的变化,使皇帝对它所预言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关切。于是他召来宋若昭,命她揭开凌烟阁异象之谜,同时解释第三十三象的两个变字。

皇帝之所以找了宋若昭,表面上因为《推背图》原先就由宋若华负责解释,宋若昭袭了大姐的女尚书之职,从才学和职务来说都是第一人选。但除了这些理由,还有一层深藏不露的原因:皇帝怀疑第三十三象的变字是宋若华所为。

不是吗?除了宋若华,谁还有机会接触到锁在金匮里的《推背图》?写在纸上百年的字,怎么可能突然发生变化?

若非鬼神之力,就只能是人为。如果是人为,宋若华当然就是第一个怀疑对象。

只不过她已经死在三年多前,即使真是她干的,她的动机也死无对证了。皇帝命她的妹妹宋若昭接手此事,恰恰是出于这一层疑心。

以宋若昭的冰雪聪明,怎么会想不到这些?

第三十三象的变字究竟是否宋若华所为,裴玄静还无法下结论。可是,通过这两个红字的变化,第三十三象确凿无疑地预言了一桩弑父弑君篡位的凶案,难怪宋若昭会那么恐慌。

宋若昭知道,皇帝早晚会了悟到第三十三象变字的含义,也必然会因此而暴怒。到那时,他必将所有的罪责和愤怒都倾泻到宋家姐妹的身上。毕竟,她们是最弱小也最容易惩罚的。宋若昭必须保护自己和小妹,但与皇帝争辩宋若华是否有罪没有丝毫意义。宋若昭能够想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一切都推诸鬼神。

只有凭借神明的威力,她才有机会和皇帝的淫威一搏。毕竟,皇帝还只是天子,如果是上天要揭露其罪行,他还是会感到心虚的吧!

宋若昭下了大赌注:在凌烟阁中巧设机关,让第三十三象于众目睽睽之下显影。同时,她还成功地把裴玄静争取到了自己这边,与她商定共同向皇帝撒谎,一口咬定凌烟阁的三次异象均出自鬼神之力。那么以此类推,《推背图》第三十三象的两个变字自然也是天意——是天意要把皇帝弑杀先皇的血腥罪行,通过变化后的《推背图》第三十三象揭露出来!

然而宋若昭还是失踪了。

裴玄静悲愤地想,她们终究还是太天真了。宋若昭肯定遭遇了不测。凶手无外乎两种可能:一、制造前两次凌烟阁异象的人;二、皇帝。

裴玄静认为:皇帝的嫌疑更大!

除非宋若昭查明了制造凌烟阁前两次异象的幕后黑手,对其造成了威胁,否则没必要除掉她。留着宋若昭,就是为了让她顶罪的。她死了便失去了价值。从宋若昭最后一晚与裴玄静的谈话来看,她仍试图以鬼神之说来掩盖真相,说明她还未找出幕后黑手的真实身份,否则的话,以宋若昭的聪慧和对裴玄静的信任,至少会给她留下些线索,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第二天早上宋若昭面见皇帝时,说漏了嘴,让皇帝看出了破绽。皇帝怀疑宋若昭已经识破了自己的罪行,就断断不能让她活着返回柿林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