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9/10页)
究竟女人更长寿的原动力是什么呢?
大学里卓越的教书先生们,可能因为这种题目不是学术性课题,才不去认真地探讨和研究。迫使我这样有点不成熟的医学知识的人,不得不绞尽脑汁地进行思考。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女人和男人的寿命差距逐渐拉大。认真思考一下,也有很多可以理解的地方。比如文明的进步,就是让女人变强的最大武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物质文明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舒适,其中大部分东西对女性特别有利。
比方说,电动洗衣机、电动吸尘器、冰箱、微波炉等带“电动”二字的电器,都是可以让女性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的东西。
不只是这样。往细处说,超市里有速成食品,咸菜用塑料袋装着,去百货超市可以顺手拈来。年节菜也可以即席备齐。穿着也逐步随意,服装可以穿连衣裙或牛仔裤,不必像以前那样整整齐齐地穿上和服、扎起头发。家族制度的重压也慢慢得到释放。
文明的进步不仅限于科学,从生活方式到伦理观,好像一切都对女性的舒适贡献了力量。
那么,这些东西对于男人来说,会怎么样呢?好像没有从根本上带来好处。
比方说,汽车的普及,在装有电脑、空调的现代化办公大楼里工作等等,并没有给男人带来多少舒适。这些东西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合理化的目的而呈现的,好像基本上没有让男人舒适的效用。
看看新干线这件事就能明白。在没有新干线的时代,从京都到大阪出差,预计得住三天两晚,才能返回公司工作。有了新干线,还是这两地出差,岂止住一晚上,当天返回,迅即工作,才合乎常情。因此可以说,文明的发展,丝毫没有朝着减轻男人工作强度的方向前进。
何况人们对经济收入的重视程度和生存竞争的激烈程度,只会给男人带来精神压力。
本来就孱弱的男人因此会进一步地缩短寿命并早逝。
这样说事,或许会遭到诸位女性评论家严厉的申斥,但无关紧要。总之,只有像明治、大正时代那样,让女性受到任意驱使、受到冷遇,才会有效地保持男女平衡。
因为打水、揉洗衣服、打扫卫生等都要消耗体力,伺候婆婆需要用心周到,由此女性的体力负荷、精神负担都要增加,这才能基本上与男人平衡。
如今女性获得了解放,单方面地舒适起来,就失去了平衡。是女性的解放,增加了社会上的老太太。这么说,又可能会受到女读者批评。各抒己见嘛!
上面仅从社会性的一面,思考女性长寿的根由,这里要从统计学角度稍加论述。说是论述,也可能夹杂着感情用事,请莫见怪。
人在出生时,男女人数相当,男性稍多,相差多少呢?现在忘记了详细的数据,大概多百分之四或百分之五。
可是一到青春期,两者人数相差无几,接近同数。好像适龄结婚的男女没有多寡之分,上帝创造人确实高明。
为何出生时,男孩儿稍多,不久又会同数。就是说,男孩儿死得多,换言之,男孩儿不好抚养。
这一点,实际抚养一下孩子就很清楚,女孩儿比较悠闲自在,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强。男孩儿有点神经质,爱哭闹,夜里一点小动静就会惊醒,抚养起来比较辛苦。虽然这么说,我并没有抚养过,只是从女人们那里听到一星半点的描述。
有句名言说“头一胎女儿好”。这句名言,无疑是凝集多人的育儿经验,口口相传生成的。
何况男孩易患遗传性疾病,这些疾病大多不能医治,因性染色体的关系,遗传基因只显现在男孩身上。
这一点要说清楚很难,理性的东西在此省略,只叙说一般的遗传病,如分不出红绿的色盲、一出血就止不住的血友病等。这些疾病即使男女具有同样的体质,只有男人显现症状,女人基本上不显现。只是色盲还好,无碍生活大局。但有些疾病十分可怕,会让男人痛苦一生。
正因为有这些原因,出生时占半数以上男性,不久就沦落为半数。过了中年,男人的数量又逐年递减。再过七十岁,岂止是保守与革新的逆转,而是女性占压倒性的绝对优势。
男人如同赛马起跑时,一跃冲在前面的先行公马,最初劲头很大,最后被有实力的母马逐步超越。
男人连这点都不明了,还自以为了不起呢。一说起什么来,就大声喊叫、炫耀本领、耸起肩膀。也有人像狗在远方拉长声般地嚎叫:还是男人强!
女人们早就知道这样的男人们不久就会衰弱、死亡。即使她们从理论上不了解,却能在无意识中本能地觉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