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庞氏骗局第一位——伯纳德•麦道夫:规避风险(第6/9页)
他们研究的不是麦道夫本人的基金,而是将钱投给麦道夫基金的支线基金。由于进行了审慎调查,他们决定,不去投资这些支线基金。
他们在声明中引证多个要素,说明为什么他们早前建议投资者,不要进行投资。这些要素一旦辨认出来,好像再明显不过。其中一些警告信号,包括如下几点:
1、斯吉亚的内部分析师逆推了支线基金所谓的交易,却发现,运用麦道夫方法,并不能得出同样的回报。其中一个原因,是标普的期权市场太小,麦道夫声称其数十亿美元基金能产生的回报,所需的交易量,无法被这个期权市场所容纳。
2、尽管支线基金规模大,聘用的又是知名审计师与管理人员,其托管机构却是麦道夫本人的基金。这种情况极不寻常,因为通常会聘请第三方作为托管机构。将投资的监护权与投资经理,隔离开来。这让阿斯吉亚进一步开展审慎的调查。对审计的复核发现了另外一个骇人听闻的事实。麦道夫聘用一家三人会计师事务所,为他价值数十亿的基金进行审计,而这家事务所中,只有一位员工是执业会计师。一个会计师不可能审计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基金。
3、支线基金的审计财务报表称,股票至少有130亿美元,然而,规定提交的13F持仓报告中,显示只有少量股票。支线基金经理称,这是策略需要,在季度结束时,需持有100%现金。解除所谓的套保头寸,实现100%现金头寸,不合逻辑。如果相信基础投资策略是可靠的,为什么要变现呢?即使假设这么做合情合理,为什么套现的时间只是在,而且恰好在季度结束的时候呢?
4、尽管说用的是先进的交易技术,但麦道夫基金的交易都是纸上操作的。支线基金经理用平信收取纸质交易记录,没有电子账户。纸质交易记录让麦道夫有可能操纵数据,得出想要的任何结果。
5、在关键岗位上,如法务官,麦道夫聘请的是家族成员,包括两个儿子、一个弟弟、一个外甥女。支线基金的交易高度保密,细节只有公司内部极少数人知道。
6、麦道夫基金控制着交易、监管、管理的方方面面,要么直接控制,要么通过委托经纪的账户。没有隔离业务功能,也没有独立监管。
麦道夫诈骗案之所以这么长时间也未被发觉,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大部分客户都是慈善基金或私人基金。私人基金每年需要支付本金的5%,通常情况下,为了一直保持足够的资金储备,支付金额不会超出最低水平。只要所汇报的伪造回报率一直那么高,不用担心这些基金会赎回资本。由于支付比例只有5%,麦道夫手里的钱可以供他玩上几十年。
如果慈善基金和麦道夫的其他投资者做过一些简单的背景调查,他们也会发现这些问题。他们只做了一点调查,或完全没有做尽职的调查。与此相反,他们被超额回报和麦道夫“金融天才”的名声蒙蔽了。
麦道夫不是平常的庞氏骗局策划者。70岁时,他享誉华尔街,1990年、1991年、1993年都是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主席。在实施诈骗以前,他就已经这么成功了吗?还是骗局开始的时间还要早得多?他取得最初成功,难道根本原因,是实施了庞氏骗局吗?
鸡窝里的狼
尽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宗旨,是独立监管金融市场,但在现实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很难做到完全保持距离。许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雇员会辞职,受到比政府部门高十倍的薪资诱惑,转而为华尔街公司工作。很多人不愿意勤恳地调查那些可能是自己未来老板的人,也许某一天,老板会付给他们数百万美元的薪水。即使他们真的调查了这些大佬,他们的上级也很可能中止调查。最起码,实施证明,这样的调查会影响前程。工作与机会构成了一个混乱的圈子。
麦道夫的外甥女在公司里是法务官兼律师,嫁给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前助理局长,埃里克·斯万森。麦道夫2008年被捕多年以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了几次麦道夫的公司,在其中一次调查中,斯万森结识了麦道夫的外甥女。尽管根据法律,两人的结合没有错,却证实了华尔街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之间复杂的环境。
斯万森与夏娜·麦道夫之间的关系,肯定存在利益冲突。斯万森并没有向他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上级透露他们之间的关系,直到2006年4月,有人开始关注麦道夫公司。在此之前,2004年3月,一名比斯万森低两级的律师报告,出现与麦道夫基金相关的异常交易。这名律师被告知,忽略这些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