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灵气 玫瑰十字侦探的疑惑(第15/69页)
“那么也有可能相似了嘛。”
“没错。”今川说。
他的表情完全没变。如此无法从外表推测内在的人,也实在难得吧。
“所以,”古董商接着说,“论可能性的话,偶然相似的可能性是百分百的。但即便有可能,这些样式迥异的民间古面具,细细观察,还是有许多地方延续着早先面具的样子。不可能完全不受影响。这是有一定的系统的。”
“你说的早先的面具,是指猿乐的面具吗?”
“不是的。”
今川扫视了店内一圈,说:
“很遗憾,没有适合的样本给你看。使用面具的表演艺术,不只有能乐和它的前身猿乐。面具更早以前就有了。佛事中使用的行道面等,也从奈良时代开始就存在,舞乐中用的舞乐面,则是在平安时代成立的。狭义的伎乐中使用的伎乐面,也比能面更古老。舞乐的安摩曲等使用的纸制杂面,还有与伎乐面相通的麻布制的布作面等,起源一定也很古老。这些面具都是彼此影响,在漫长的历史中渐渐形成……当然,民间的面具也受到它们的影响。天狗的面具发展成如今的形式之前,应该也有过一段迂回曲折的过程。我觉得里头有行道面的口取、伎乐面的治道和王鼻等的影响。”
“哦……”
“可是,这个面具依我看来……也没有受到那些猿乐以外的表演艺术影响。”
“哦。”
换言之,就偶然来说……
“也凑巧过头了?”
“我这么认为。这个面具……虽然十分粗涩,但怎么看都是尉面的设计。嘴巴的部分没有打开,所以正确来说不能算是尉面,但形状却完全相同……”
今川像要嗅味道似的把脸凑近面具:
“好像也有植入胡须的痕迹,这是翁面。”
“也就是说,今川先生认为野生猪和猪就偶然相似这一点来说,有点相像过头了?”
“所以说,与其说是我这么认为,不如该说是我想这么认为。是妄想。”
今川想要用一句“如此而已”来结束话题,但就我来说,这部分实在是听得懵懵懂懂……
“请等一下,今川先生,你不是说它有可能成为日本的国家财产、有可能颠覆既定说法吗?”
“唔,我是说了。”今川有些害臊似的说,“只是一时说溜了嘴。”
我觉得今川不是那种油嘴滑舌到会不小心说溜嘴的人。
“哦,也就是说,如果这个面具就像我想的那么古老,以它的年代来看,实在不可能是这样的形状。”
“不可能?”
“是的。确实,一般认为能面的起源是猿乐中一支叫式三番的祝舞中使用的翁面。翁面、父尉、三番叟、延命冠者这些,也都被认为是源自猿乐面,就这样被能面继承。所以翁面等面具,无疑是能面中最古老的面具形式之一,早期的猿乐翁面,在仓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可是这个面具,怎么看都与它相异。”
“你说的它,是指猿乐的翁面吗?”
“是的。从皱纹、眼睛、润饰的感觉来看,这果然是能乐翁面的形式,而不是猿乐的翁面。尽管如此,它又无视自古就有的样式。像是从猿乐的时候开始,翁的嘴巴就是打开的……但这个面具是密合的。”
“唔,或许是吧。”
不太能够理解。
那又怎么样了呢?
“呃,猿乐,是吗?在那个时代……呃,没有其他的尉面吗?你刚才不是也提到什么父尉吗?会不会是那个?”
今川摇摇头。
“不是吗?”
“我想不是。这个……是能乐的尉面。是啊,说到酷似能乐尉面的猿乐面,比起老人的翁面,延命冠者的面具更接近……”
“那个面具的嘴巴呢?”
“没有打开。”
“那会不会是那个延命冠者?”
“唔……可是形状还是有点不同。”
“会不会是从那个延命什么的发展到能乐的尉面的中间状态……?”
“没有那种可能。”古董商说,“延命冠者最终在能乐中几乎没有使用,一般认为它反而发展成狂言中的戎面和福神面了。所以尉面才会被视为能乐独特的面具,是受到早期面具的影响逐渐演化而成的。换句话说,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