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TWO 太平洋 The Pacific Ocean(第35/67页)
幸运的时候,鱼完全被钩住了,动弹不得,我可以充满信心地把它拉到船上来。但是如果我叉住了一条大鱼的肚子或尾巴,它通常会一扭身,突然加快速度,逃之夭夭。它受了伤,很容易成为另一条鱼的猎物,这不是我想送的礼物。因此,捕大鱼时,我会对准鳃和侧鳍下面的腹部,因为鱼在被刺中这个部位以后的本能反应就是向上游,朝着鱼钩相反的方向,也就是我拉的方向。因此会发生这样的事:有时候一条鱼只是被刺痛了,而没有被叉住,它却会从水中跃出,直朝着我的脸跳过来。我很快便没有了对碰触海洋生物的厌恶。不再有这种谨小慎微地用鱼毯子的事了。从水里跳出来的鱼迎面碰上的是一个亲身实践的不受任何制约的饥饿的小伙子,要来抓它。如果我感到鱼叉刺得不牢,就会把它丢下——我没有忘记用绳子把它系在小筏子上——用两只手去抓鱼。手指尽管没有鱼钩那么尖,却比鱼钩灵活多了。接着是一场迅速而激烈的搏斗。那些鱼滑溜溜的,拼死挣扎,而我也拼死搏斗。要是我能和杜尔加女神一样有那么多胳膊多好——两只胳膊抓鱼叉,四只胳膊抓鱼,两只胳膊挥舞斧子。我用手指抠进鱼眼睛,把手塞进鱼鳃,用膝盖压住鱼肚子,用牙齿咬住鱼尾巴——我用尽一切办法把鱼按住,然后去拿斧子,把它的头砍下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验的积累,我成了一个更好的猎手。我变得更加大胆,更加敏捷。我有了一种本能,一种感觉,知道该怎么做。
开始使用一部分货网之后,我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作为鱼网,它毫无用处——太硬,太重,织得不够牢。但它却是非常理想的诱饵。它在水里自由地漂流着,对鱼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尤其是当它上面开始长出海草的时候更是如此。生活在这一水域的鱼把网当成了邻近的居住区,那些敏捷的鱼,那些往往迅速游过的鱼,那些鲯鳅,都减慢了速度,来看这个新出现的东西。无论是生活在这里的鱼,还是经过这里的鱼,都没有想到网里会藏着鱼钩。有几天——不幸的是,这样的时候太少了——我想叉多少鱼就能叉多少鱼。这时,我抓的鱼大大超过了填饱肚子的需要,也大大超出了我的加工能力;救生艇上没有足够的空间,小筏子上也没有那么多绳子,来晒干这么多鲯鳅、飞鱼、狗鱼、石斑鱼和鲭鱼的肉条,我更没有那么大的肚子吃掉这么多鱼了。我尽量多留一些鱼,把剩下的都给理查德·帕克。鱼多的时候,我的手抓了太多的鱼,身上沾满了鱼鳞,开始闪闪发光。我身上一点点闪光的银色鳞片就像小红点,我们印度人点在额头上象征神圣的颜色标记。如果海员那时遇到我,我敢肯定他们一定认为我是鱼神,正站在自己的王国上,于是他们一定不会停下来的。那是些好日子。很少有那样的日子。
海龟的确很好抓,就像指南里说的一样。在“捕猎与搜集”这个标题下面,海龟属于“搜集”这一部分。尽管它们身体结实,像坦克,但却游得不快,也不那么有力;只要用一只手抓住一只后鳍,就可以抓住海龟。但是求生指南没有提到,被抓住的海龟并不一定是到手的海龟。还得把它拖到船上来。把一只130磅重的拼命挣扎的海龟拖到救生艇上来,这绝非易事。需要有神猴哈努曼那么大的力气才能完成这件费力的事。我先把抓住的海龟拖到船头旁边,龟壳靠着船壳,用绳子拴住它的脖子,一只前鳍和一只后鳍。然后我用力拖,直拖到胳膊都要断了,头都要裂开了。我把绳子绕在船头对面油布的钩子上;每次把绳子拉上来一点儿,我就得在绳子滑回去之前保住取得的进展。就这样,海龟被一英寸一英寸地慢慢拖了上来。这需要时间。我记得有一只绿蠵龟在救生艇舷侧挂了两天,两天来它一直在疯狂地扭动着身子,没有被捆住的鳍在空中拍打着。幸运的是,到了最后的阶段,在船舷的边缘,海龟往往会帮我的忙,尽管它并没有想那么做。为了让被痛苦地扭弯了的鳍从绳子里挣脱出来,海龟会拽自己的鳍;如果我也同时拉,我们的相反的力有时候会合成一股力,突然,这件事很简单地发生了:海龟以我所能想象的最富戏剧性的方式突然从船舷处升了上来,滑到了油布上。我会向后跌去,虽然筋疲力尽,却非常快乐。
绿蠵龟比玳瑁的肉更多,腹部的壳也更薄。但它们往往比玳瑁大,常常太大了,我这样一个已经变得衰弱的失事者简直没有力气把它们拖上来。
上帝啊,想想吧,我是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想想吧,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每次剥开香蕉皮都会颤抖,因为那声音听上去就像在弄断一只动物的脖子。我堕落成了一个野蛮人,我从未想过有这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