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章(第8/17页)
杨大年道:“假如出事时是没有外人进来,就一定是内贼所为了。”
杨大富分析了一下才道:“不管是内贼外贼,却一定是知道内情的贼,否则不会准备了一只手串来掉包了,这人身上怀了那串手串,已经有好几天了,一直等到今天,才等到二哥昏倒的机会。”
杨大年道:“我是被人击昏的。”
杨大富道:“二哥,照说这实在不太可能,要把你打昏过去,一定要很重的力量才够,可是你头上毫无伤痕。再说二哥昏倒的地方,离假山有五六丈远,那人如果躲在假山后面,只有长了翅膀才能突地飞过来,否则在事前一定会为二哥所见。”
杨大年想想也有道理,杨大富道:“但那人躲在假山后面倒不无可能,乘着二哥昏倒的时际,出来掉了包。”
杨大年叫道:“那么一定是内贼了。”
杨大富道:“如果仅仅是偷去了手串,那倒可能是内贼,可是他又加上了掉包的手法,就又不可能了,因为内贼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回去,神不知鬼不觉多好,何以还要去多费一道手续,弄一串膺品来放进去?他所以如此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争取时间,让二哥进入宝库后,才发觉出事,以便从容逸去,因为二哥一进入宝库后,四处守值的人员才开始集中在宝库附近,放弃对园中的警戒,他才能够脱走,如果二哥在园中就发觉了失盗叫嚷起来,大家立时开始搜索,他就脱身不了了。”
杨大年后悔不已,连连地顿足:“我该立刻把盒子打开检查一下的。”
杨大富道:“二哥!现在失悔也没有用了,这件事还不便报官张扬,只有私下悄悄地寻访,这一串膺品的色泽虽差,但也是真正的玛瑙,所值不菲,掉包的人,一定是见过那串手串的,二哥想一想看,有些什么人知道。”
杨大年想了一下:“世子虽然叫我不要宣扬此事,但是这珠手串实在太稀罕了,我总忍不住要在人前炫耀一下,只是没说出来源而已,看过的人可着实不少。”
杨大富道:“那就难怪了,钱财动人心。”
杨大年道:“可是够资格为我邀来一赏的人,都是我所熟习的,他们有家有业,不会动这种念头的。”
杨大富笑道:“二哥!这可难说了,似这般罕世之珍物,谁不想据为己有,别人不说,就以二哥来说,如果这珠串在别人手中,二哥可能会千方百计弄过来的。”
杨大年的脸不禁一红,以前他大概有过这种事情,所以杨大富才作此譬喻,可是杨大年又道:“这固然不无可能,但是要到我园中来掉包那串手串,第一必须要有很大的胆子,第二必须要有灵活的身手,多少还要有点本事,我认识的人里面,没一个有这种条件的。”
杨伏富叹遣:“二哥!别人难道不可以雇人来吗?存心做贼,也不会亲自出马的呀,因为认识认识你的人,多少总有点身份地位,被抓住了脸往那儿放?”
杨大年听得脸色如土地道:“要是寻常的贼人盗了去,还能花钱把它给赎回来,要是这种情形,那可就惨了,他们一定珍收留藏,再也不会拿出来了。”
杨大富奠道:“小弟担心的也是这种事。”
兄弟俩相对无言,默默地寻思着,半晌后,还是杨大富较为冷静地道:“为今之计,只有不动声色,分三途进行,第一是把店中的精明夥计、护院武师派遣出去,三教九流,暗地查访,只要有了下落,不惜千金,也要买了回来。”
杨大年道:“什么,查到了下落还要买回来,把他抓起来,一顿好板子!”
杨大富道:“二哥,如果你打算这么办,那可就没人替你办事儿了,人家偷到了手,原是想发笔财的,如果只能换顿板子,谁还肯交出来自找楣倒去!”
杨大年道:“当然在事前许以重利,等到东西到了手,再抓他起来。”
杨大富忍不住道:“二哥,你到底想不想东西回来?”
杨大年忙道:“自然想啊,我都急死了。”
杨大富道:“要想东西回来,就不必打着怕破财的心理,否则小弟也只有撒手不管了,如果是江湖上的人下手得了去,花钱是可以找回来的,但是出头的一定不是下手的人,他们都是有头有脸的江湖人,负责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追究来源,这是人家江湖的规矩和道义,要是破坏了江湖规矩,他们寻仇报复起来,二哥?恐怕的不止是一串手串,你我的首级都难以保全了。”
杨大年为之一惊,这位族弟精明能干,自从接掌桓富当铺后,不知替自己赚了多少钱,从没出过一次纰漏,可见他的确是有两下子,而且他一向是和颜悦色,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顶撞法,可见自己是实在对这一行太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