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二章 超越盛唐,吉备真备的强国梦(第8/11页)
而他的儿子橘奈良麻吕更惨,被藤原仲麻吕告发说要谋反,然后女皇还真的信了,将其和其所谓的党羽全部关押进了大牢,然后或杀或流,涉案人员多达440多人。
武则天好佛,孝谦天皇也好佛。她在位期间,不仅在日本奈良造起了巨大的佛像(奈良大佛),甚至还请了一位大唐的得道高僧来给自己授戒。
那个得道高僧就是著名的鉴真和尚。
武则天据说有四大男宠,孝谦天皇……也有,不过就一个,叫弓削道镜,是个和尚。
这个道镜说起来跟吉备真备倒也有些渊源,他是玄昉的师兄弟,哥俩都是出身日本一代高僧义渊和尚的门下。
要说两人还真是一对师兄弟,不光各自最大的技能都是忽悠,就连发家史都如出一辙。
且说天平宝字五年(公元761年)的时候,孝谦上皇生了重病,然后也不知道是谁,把正在学梵语的道镜给推荐进宫,说是能看病,结果他这一进去,女皇的病倒真是治愈了,可道镜也没出来,两人就这么好上了。
其实这也正常,一辈子单身没结过婚的女人喜欢上一个男人,这完全是天公地道,谁都没资格多说什么。
道镜因此就成了上皇身边的大红人,地位也雨后春笋节节高,当年(公元761年)就被封为少僧都。
古代的日本和尚从高到低分十个等级,最高的是大僧正,少僧都排在第六,玄昉当年能当僧正不光因为他治好了太后的病,更因为此人留唐十七年,带回五千卷经书,而现在这道镜几乎无尺寸之功初出茅庐都能混上个少僧都,除了潜规则上位还是潜规则上位。
而且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弓削家的其余闲杂人等也因此而各自升官,大富大贵了起来。
道镜的升官以及仗着孝谦上皇的宠爱逐渐开始干涉朝政的行为,很快就引起了藤原仲麻吕的不满,他数次上奏,希望上皇不要再和那和尚鬼混在一起了,但所有的奏章都如肉包子打狗,一去再也没了音信。
不得已,仲麻吕只能让淳仁天皇亲自出面,要求上皇自重守礼,顺便再把道镜赶出京城。
上皇当然不愿意,反而还把淳仁天皇给骂了一顿。
一国之君被这么一骂,面子上自然挂不住,于是便在藤原仲麻吕等一干藤原派的支持下,接二连三地和女皇关于道镜一事展开激烈的争吵。
争吵的结局就是,本来就已经出现关系裂缝的两人,现在终于彻底撕破脸,开始大鸣大放地对立了起来。
藤原仲麻吕要的就是这样的局面。
话说自从橘诸兄辞职,他儿子橘奈良麻吕因涉嫌造反而被搞死之后,仲麻吕在朝中再也没了敌手。可以说,在他数十年的苦心经营下,藤原家的势力遍布了整个平城京,几乎就要达到一统庙堂的境界了。
当时的朝政虽然大体上还是被孝谦上皇掌控着,但实际上底下的群臣没几个喜欢这位女皇,严格说来大家都讨厌她,但又怕她,自己不敢出头又天天盼着有个英雄来力挽狂澜。故而藤原仲麻吕认为,只要自己和淳仁天皇君臣齐心然后振臂一呼,那必然响应者群起,然后孝谦上皇也一定会土崩瓦解,沦为手下败将。
女皇其实也很明白眼下的局势,她也知道朝中大臣几乎都愿意听藤原仲麻吕的,不光是因为自己多年来对他们的严控,更因为自己是个没有孩子的女人。
这个道理很简单,君王无后等于根基不稳,在这种时节,又有几个臣子愿意跟着一个风雨飘摇的皇帝?
至少有一个。
天平宝字八年(公元764年),大宰大贰吉备真备奉诏回京,出任造东大寺长官。
东大寺是日本最著名的寺庙之一,之前提过的奈良大佛就在该寺之内,造东大寺长官,就是建造东大寺的一切事务总管。
这是一个掩人耳目的闲职,毕竟不用他亲自去搬木头看图纸,吉备真备这次回来的真正目的,是来对付藤原仲麻吕的。
仲麻吕感到自己压力很大。
太上女皇自不必说,心狠手辣无坚不摧,那道镜虽说是靠潜规则出人头地的,可毕竟是玄昉的师弟,并非泛泛之辈,本来单靠这对“神雕侠侣”,就已经能基本压制住藤原仲麻吕和淳仁天皇以及他们背后的文武百官了,现在再加上一个一手把女皇调教出来的万事通吉备真备,仲麻吕的胜算还剩多少?
人的压力一大就容易焦虑,一焦虑就容易走错路。
当年九月,在尚未出现任何败象的情况下,藤原仲麻吕莫名其妙地就想到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句千古名言,接着突然集结了六百人,宣布兵变。
从者有淳仁天皇的两个兄弟船亲王和池田亲王,而天皇本人因为蹲在深宫大内出不来,只能表以精神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