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二章 超越盛唐,吉备真备的强国梦(第9/11页)

这真是出人意料的一招,别说吉备真备了,就连仲麻吕的心腹们都没想到。大家日子过得好好的冷不防呼啦啦一下子就都跟着成反贼了,很多人一下子心理上就没能承受住。

九月五日,藤原家家臣大津大浦因不想参与这种会让自己遗臭万年的行动,于是便跑去皇宫,告发了自己的主人。

十一日,孝谦上皇派兵围住了淳仁天皇所在的中宫院,将其软禁在内,并没收象征皇权的玉玺。

藤原仲麻吕闻讯后,也派人全京城地串联,希望那些昔日里紧跟自己步伐的权贵大臣们这一次能和自己共进退。

但却从者寥寥,或者说没有从者。

这是出乎仲麻吕意料之外但却在情理之中的一件事,毕竟不管什么世道,比起雪中送炭来,大家更喜欢锦上添花。

不得已,仲麻吕只能率部逃出了京城,以图在外围决胜负。

女皇则下诏任命吉备真备为从三位中卫大将,全权统御全国人马,追剿藤原家反贼。

这个任命让当时的日本军政两界都很看不懂,因为即便藤原仲麻吕再怎么彪悍,国内仍不乏可以与其一战的大将。退一万步说,就算国内无人了,也犯不着把吉备真备给请出来,要知道老爷子当年都已经七十岁了,在那时候的日本,这种年纪能走路不用拐杖就算不容易了,更何况千军万马地白进红出呢。

但唯有孝谦上皇知道,自己的任命没有错。

吉备真备到位之后,先召集了部将开军事会议。会上,他问手下,你们怎么看?

部将纷纷表示,藤原仲麻吕带着小部分人马连夜逃出京城,说明他势单力薄心里发慌,我们应该果断集合人马,全线追击。

“首先,藤原仲麻吕出京,固然是失道寡助,但却并非害怕。”吉备真备摇了摇头,“其次,如果我们整兵一处倾巢出动追着他们打的话,赢是肯定没问题,但伤亡会很大。”

将领们不屑一顾地表示,打仗就是要死人的,不死人打什么仗?

“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老爷子长叹一声,“虽然此战不可避免,但还是要尽可能地减少伤亡。”

说完,他开始排兵布阵:

“日下部子麻吕,你去把势多桥给烧了,然后带兵在那里守着,仲麻吕要是来了就将其击退,但不用深追。

“佐伯伊多智,你用最快的速度带兵赶往越前(今福井县),把越前守砍了之后再南下爱发关,一定要守住那里。

“你们切记,如果碰到乱军,只要把他们打退,千万不要去追,各自守好自己的地盘就行。老夫会亲率主力人马从琵琶湖东侧绕至三尾,然后在那里和藤原仲麻吕决战。”

势多桥就是日本三大名桥之一的濑田唐桥,位于今天的滋贺县内,琵琶湖东南端,相传建造于垂仁天皇之子景行天皇治世时期,是连接京都东部与南近江国(滋贺县)以及美浓(岐阜县)等地的重要通道。

爱发关,也位于现在的滋贺县,在琵琶湖东北,是古时候近江国与越前国之间的重要关隘。

三尾,即如今的滋贺县高岛郡,就地理位置上来看,它在琵琶湖中段靠西。

诚然,三个地方都是战略要地,但诸将领们仍是不明白,这和打藤原仲麻吕有什么关系,天下关隘要道多了去了,难道仲麻吕偏偏得走一南一北的势多桥和爱发关,最后再回到三尾来决战吗?

但吉备真备却是一脸的不容置疑,表示兵贵神速你们赶快各就各位,真要出什么问题老夫在上皇那里担责任就是。

这边大伙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态出发了,那边的藤原仲麻吕带着那六百人马先是一路逃到平城京正北的宇治,也就是今日京都境内,接着,果然是一路向东,来到了琵琶湖南的势多桥,想要过桥去南近江但却发现桥已经被烧毁,正在犹豫中,只听得喊杀声震天,日下部子麻吕率领伏军杀出,双方大打出手,但仲麻吕并不敢恋战,调头从琵琶湖西岸北上,准备去越前。

但是在爱发关被佐伯伊多智给拦住了,不仅如此,他还看到了越前守惠美辛加之的人头。

那是他的亲生儿子。

不得已,仲麻吕只得原路返回再度南下,在经过三尾的时候,他碰到了吉备真备的主力部队。

“我已经等候多时了。”真备说道。

这是真话,三尾是从近江走琵琶湖西畔去越前国的必经地点,所以早在藤原仲麻吕败退势多桥后北上去爱发关时就有经过那里,而那时候吉备真备其实已经到了,但却按兵不动,坐视藤原军离开,因为他知道他们肯定还会再回来。

当时吉备真备的部队总共有三千多人,并且士气高涨还以逸待劳,而另一边的藤原军这会儿已经被杀得只剩下三四百人,同时不仅军容不整,还疲惫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