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读书录卷八(第5/11页)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后二书皆可不上,宰相能知我,前书足矣;其不知,十上何益?公少年时盖阅世尚未深,而自守未定也。
《后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
鲁,同姓,礼义之邦,故次周后。齐,大国,次之。宋、郑,小国,次之。秦、楚,戎蛮,又次之。非率尔泛指也。
《答侯继书》:“含意连辞,将发复已。”
含意,辞不能申其意也。连辞,欲陈此说,复牵彼义,裁度不能遽当也。凡文家经营为文时有此二难。“然古之人未有不通此,而能为大贤君子者”:所陈数事,皆专家之学,卤莽者多弃置不讲。观韩公此书,然后知儒者须通晓各门,乃可语道。孔氏所谓博学于文,亦此义也。“将试学焉,力不足而后止”:凡人于右数事,皆未试而先称力不足,所谓画也。
《答崔立之书》。
韩公命世之英,自位不在文中所称五子下,其试于礼部吏部,盖深用为耻。立之乃以“献玉再进”相勖,所谓鹪鹩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倚夫薮泽也。篇中前半述已隐忍就试之由。“夫所谓博学者”一段,鸣其悲愤。后幅“方今天下”一段,写其怀抱,视世绝卑,自负绝大,极用意之作。“君子小人之所悯笑”:君子小人,犹言人人。《周礼·乡大夫》:“帅其吏与其众寡。”众寡者,言乡人或众寡无定也。此言人人悯笑,无分君子小人也。“夫所谓博学者”节:博学宏辞,美称也。惟公足以当之。而顾不能中选,甚羞与今世之中选者比伦,而又不能不隐忍与之同试;甚愿与屈孟五子同志,而又不能效其不与斗筲者同试。心所耻,而行不能从。己所耻,而人不能谅。层层感愤,进露纸上。“必知其怀惭,乃不自进而已耳”:谓怀惭之极,至于自甘终不进取乃已。“作唐之一经,垂之于无穷”:极自负语。公盖奴视一世人。
《重答李翊书》。
韩公文如主人坐于堂上,而与堂下奴子言是非。然不善学之,恐长客气。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
笔端大崚嶒。若出他手代盲人干有位者,气必不能自振矣。
《答李秀才书》。
义深而文淡永。
《答陈生书》:“孰信哉,信乎已而已矣!”
陈生必求俯仰趋时之术,故告之以此,所谓对症下药也。不然,专信己则足以长傲。王介甫云:“时然而然,众人也。已然而然,君子也。”语弊亦似此。
《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
能达难白之情。
《答胡生书》:“不知者乃用是为谤”节。
言不惜称道揄扬之爱惜也。彼辈自有可合之人,吾不因其可以干泽而思与之苟合。若能如此,则可孤行而不恤众谤,而生又不能。生离乡远出,本为求仕,非徒求韩公之知也。是者指上文相知称道云也。
《与崔群书》:“风土不并以北。”
不与江北比并也。“自古贤者少不肖者多”节:悲感交集。王荆公《与段缝书》中段为曾子固代鸣不平,文气脱胎于此。“人固有薄卿相之官”节:愤激出奇想,沉痛至矣。“仆无以自全活者”一节:后路绝深痛。
《与陈给事书》:“衣食于奔走。”
造句奇。
《与冯宿论文书》:“以此而言”节。
自负语。绝沉著。
《与祠部陆员外书》:“文章之尤者有侯喜者”节。
称人之长,造句俱极跌宕。
《应科目时与人书》。
其意态诙诡瑰玮,盖本诸《滑稽传》。干泽文字如是,乃为轩昂,他篇皆不能自振。
《与孟尚书书》。
此为韩公第一等文字,当与《原道》并读。
《答吕毉山人书》。
绝傲兀自负。
《答渝州李使君书》。
李盖有所干于要路,求韩公为之道地,故答之如此。“传曰:君子俟命”节:既以安命俟命之说进,又言李君亦烂熟安命俟命之说,如常御之饮食,厌饫久矣,无益于事,故增愧。
《答元侍御书》:“斥其余,以救人之急。”
斥,远也。挥而远之,谓散去也。
《与鄂州柳中丞书》。
文气绝劲。
《与鄂州柳中丞第二书》:“就令如是”节。
砉然入人之肺腑,故足以作忠孝之气。“夫远征军士”节:论事之文,不逊贾、晁。
《送陆歙州诗序》:“我衣之华兮”节。
洒然而来。
《送孟东野序》。
天择物之善者,而假之鸣。其为鸣盛与鸣不幸,惟天之所命耳。文之立意止此,征引太繁,颇伤冗蔓。“维天之于时也亦然”:通首按住“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