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读书录卷八(第6/11页)

《送许郢州序》:“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四字并用,措语过重。“情已至而事不从,小人之所不为也”:转换处痕迹未化,便可直接本事,不须为二语纽合也。“故其赠也,不以颂而以规”:收句俗笔。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

和雅渊懿,东京遗调。

《送齐嗥下第序》。

入题连用三“乎”字,俗调。篇末一一回缴前文,俗调。

《送陈密序》。

闲淡有体。

《送李愿归盘谷序》。

别出奇径,跌宕自喜。

《送董邵南序》。

沉郁往复,去肤存液。

《赠张童子序》。

前半志选举,疏健。后半勖童子,简宕。

《送浮屠文畅师序》。

辟佛者从治心与之辨毫芒,是抱薪救火矣。韩公言若无中国之圣人,则彼佛者亦如禽兽。为物所害,莫能自脱。如此立说,彼教更从何处置喙?立言有本,故真气充溢,历久常新。

《送何坚序》。

前半磊落而含游戏之声,收复奇情幻出,合读之,但觉狡狯不测。

《送廖道士序》。

磊落而迷离,收处绝诡变。

《送王秀才序》。

淡折夷犹,风神绝远。

《送孟秀才序》。

叙述絮训词当。

《送陈秀才序》:“如是而又问焉,以质其学。”

只此一意,再作往复,亦复傲兀自喜。

《送王秀才序》。

读古人书,而能辨其正伪醇疵,是谓知言。孟子以下,程朱以前,无人有此识量。

《送幽州李端公序》。

骨峻上而词瑰玮,极用意之作。

《送区册序》。

送区宏南归诗傲兀跌宕,此文当是一时作,故蹊径与句之廉悍,并与诗相类。

《送张道士序》。

立言绝善。“诗宁当不俟报”:述上书不报事,立言飘洒,不着痕迹。

《送高闲上人序》。

事之机括,与心相应。事不如志,则气挫。所向如意,则不挫于气。荣辱得失,不纠缠于心,此序所谓机应于心不挫于物者,姚氏以为韩公自道作文之旨。余谓机应于心,熟极之候也。《庄子·养生主》之说也。不挫于物,自慊之候也。《孟子·养气》章之说也。不挫于物者,体也,道也,本也。机应于心者,用也,技也,末也。韩公之于文,技也进乎道矣。

《送殷员外序》。

字字峭立,倜傥轩伟。

《送杨少尹序》。

唱叹抑扬,与《送王秀才序》略相类。欧公多似此种。

《送权秀才序》。

酬应之作,亦自不俗。

《送湖南李正字序》:“往时侍御有无,尽费于朋友。”

有无,犹多寡也。《檀弓》:“称家之有无。”言尽家之财,无问或多或寡,罄用之也。此言侍御尽家之财,皆费于朋友也。

《送石处士序》。

唐时处士声势,足以倾一世。韩公颇不满于石、温二生,观寄卢仝诗可见。此文前含讥讽,后寓箴规,皆不着痕迹,极狡狯之能。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此种起法,创自韩公,然不善为之,譬若唐人为官韵赋。往往起四句峭健壁立,施之于文家,则于立言之体大乖。汉文无起笔峭立者。按之固自有序也,不可不察。

《送郑尚书序》。

气体似《汉书·匈奴传》。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

此即条议时事之文,铺叙处绝警耸。“吾以为边军皆不知耕作”:接笔绝遒紧。

《石鼎联句诗序》。

傲兀自喜,此等情事亦适与公笔势相发也。

《欧阳生哀辞》。

前半叙述矜当,后半就“父母老矣”反复低回,绝耐?诵。

“詹闽,越人也”:油然人情。

《祭穆员外文》。

瘦折奥峭。

《祭郴州李使君文》。

亦不出六朝轨范。不使一秾丽字,不著一闲冗句,遂尔风骨遒上。通首不转韵,古无此体。宋人为长短句祭文,则皆一韵到底。

《祭河南张员外文》。

以奇崛鸣其悲郁,鏖战神鬼,层叠可愕。

《祭薛中丞文》。

无俊健之骨,不似韩公手笔。当是同僚所为,而薛氏托公名为重耳。

《潮州祭神文》第二首。

别出才调,岸然入古。

《祭柳子厚文》。

峻洁直上,语经百炼。公文如此等,乃不复可攀跻矣。

《吊武侍御所画佛文》。

置身千仞之上,下视昧昧者,但觉可怜悯也。公诗如谢自然谁氏子,文如孟尚书书,及此等,当观其卓然不惑处。此篇吊辞亦绝古劲。

《李元宾墓志铭》。

志中不称元宾之长,而铭词著“才高乎当世,行出乎古人”二语,故尔可贵。若通首赞颂不休,不足取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