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读书录卷八(第7/11页)
《崔评事墓铭》:“外尽宾客于其所止,其来如归。”
尽,礼也。凡崔君栖止之处,族宾皆来归也。“虽不肖收之如贤”:王介甫叙人之长,皆学此等。
《施先生墓铭》。
或先叙世系,而后铭功德。或先表其能,而后及世系。或有志无诗,或有诗无志。皆韩公创法。后来文家踵之,遂援为金石定例。究之深于文者,乃可与言例。精于例者,仍未必知文也。
《考功员外卢君墓铭》。
“大历初,御史大夫李栖筠由工部侍郎,为浙西观察使。”起笔逆,此处接笔逆,以下得势矣。“以老故,自任者以千百数”:老故,犹称老成、故旧。
《施州房使君郑夫人殡表》:“此非其丘。”
狐死正丘首,不忘本也。权殡于此,终当反葬,故曰“非其丘”。
《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率所事,所言皆从仪法。”
家世可详则详之,行谊无可详则只二语。
《登封县尉卢殷墓志》。
朴老。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谨饬畏慎。”称其贤只四字。“子与吾儿次卿游”:古者兄弟之子亦称子,故曰吾儿。称侄,俗也。
《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
“京兆尹符县割畀之”:下符于万年,割田与之也。“以崇文幕府,争盐府因革,便不便,命公使崇文”:或因以盐井与之,或遂革之,二者孰便,命使者往治也。“迁苏州,李锜前反,权将之戍诸州者”:公未迁苏,李锜已先反于镇海。公至苏十二日,贼始至苏也。“皆敛兵立不逼”:新书言贼钉公于舷,志为饰词。“锜命械致公军”:致于镇海军也。“锜适败缚”:锜败为其属所缚,故曰败缚。“民抱扶迎尽出”:抱幼扶老皆出迎。“奈何乎公”:奇句。
《集贤院校理石君墓志铭》。
石处士之名,殆能倾一世人,而韩公不甚许之,观铭诗可见。寄卢仝诗亦寓讽刺。卒之籍、湜、郊、岛辈,皆有以自表见于后世,而温、石二公,仅见于韩公之文而已,盛名足据乎?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他文提振处绝耸矫,此稍逊之。“不足张职”:观察使位高禄厚,则所职宜巨。三州职事无几,故云不足张职。“人去渫污,气益苏”:既为南北市,又为长衢,故人去卑湿而气苏也。“马以不连死”:马多无经年不一死者,不连死谓不相继以死。“前走七州刺史”:谓七州刺史奔走于前也。
《河南府王屋县尉毕君墓志铭》。
“尚书生埛家破时,埛生始四岁”:此处入主位不清,后并混淆。谨以公他文之法准之,妄易数字云:君之父也,君讳埛,字某,家破时,君生始四岁。
“闻君笃行能官,请相见”:上文不易,则此处“君”字无胎。
《襄阳卢丞墓志铭》。
“常最其列。”于同列中居最也。“今年实元和六年”:奇句。
《唐朝散大夫赠司勋员外郎孔君墓志铭》:“昭义节度卢从史,有贤佐,曰孔君。”
此等起法,维韩公笔力警耸矫变,无所不可。若他手为之,恐偾张而长客气。故不如朴拙按部之犹为近古也。
《唐银青光禄大夫守左散骑常侍致仕上柱国襄阳郡王平阳路公神道碑铭》。
“割余雩都,作县安远”:割雩都县之余地,析置安远县。“陶甓而城罢,人屡筑”:土城易崩,故屡筑甓城,一劳永逸也。“人不岁苫”:以草覆屋,每岁易之,故曰岁苫。有陶瓦,故不岁苫。“至则出仓米,下其估半,以廪饿人”:句酷炼。“坐牢江东心”:坐镇以坚江东士卒之心。
《乌氏庙碑铭》。
最善取势。左领君、中郎君、尚书君,三世同庙。不叙左领、中郎事迹,专叙尚书,大家之文。所以遒简也。低手三世各铺叙几句,便无此劲洁。
《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
“削四邻之交贿,省姱嬉之大燕”:偶句伤气。“施罢不俟日”:或行或罢。
《魏博节度使沂国公先庙碑铭》。
起最得势,朴茂典重,近追汉京,远法《尚书》。序文疏简,著意在铭诗,而终不称其先世功德一字,可谓有体。
《刘统军碑铭》。
“公由游寄”:因游浮寄于蜀也。“盖古有云:人职其忧,无事于职,而与固谋”:四言诗中有此收束瘦劲之笔。“蔡卒幸丧”:幸许有新丧。“新师不牢”:士卒心不固。“勖勷将逋”:幕府诸人也。“声驾元侯”:驾其上。“脱权下威”:不揽权也,下弛也。
《衢州徐偃王庙碑》。
衢州有徐偃王庙,其事本支离漫诞,文亦以恢诡出之。命意甚远,其神在若有若无之间,想亦营度既久而后得之。“藩拔级夷”:藩篱撤,阶级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