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十二(第8/12页)

致左季高 咸丰十年七月二十六日

前缄言请阁下驻广德州一路,连日细思,无以易此。盖由皖南以保浙规苏,惟广德一路最为吃重,必得阁下之智勇,新军之精锐,益以凯章之历练,乃可万全无患。又广德与浙江极近,瑞、王二公皆不知兵势,且今日奏调,明日请援。次青、凯章之力,皆不足以拒之,必阁下雄镇其间,乃能坚守便宜,不畏强御。商之友朋,皆以为然。

凯章到祁门,亦深以依倚台旌,尺寸不离,为得其所愿。用再飞函奉商,可否即如此定局,祈速示。次青由信州绕来人徽,尚需时日。兹札凯章由旌德援宁国,霆营由泾县援宁国,八月初皆可拔营。春霆计亦二、三日可到。广德收复。王中丞严劾江长贵,词旨深至,恐有不测之天威。皖南军务散漫,敬求台旆速来经理一切。自袁州至景德镇,舟行为便,已札各属备船迎候矣。

复杨厚庵 咸丰十年七月二十七日

专勇至,接惠缄。各处防守之船,不便抽拨。又有三营修舱,自难筹换防之兵。惟楚军不到,吴、李必有所藉口,仍祈速拨为荷。上游概归楚军水师,将来陆军至青阳、铜陵,亦好联络也。

禁食洋烟一节,前与阁下密商,恩威并用。昨奉达一咨,大约敝处则用威之时多,尊处则用恩之时多。同心努力,总求一律戒静而后已。该镇将弁勇等,不知自爱,严惩一、二人,始而生怨,终而生感。务使水师中大小上下,出仕者则为体面之人物,还家者亦不为淫佚之子弟,乃为全美。否则日染日多,不可复禁。阁下之声名,恐坏于麾下将弁之手也。

周万倬已扎安庆对岸否?闻武明良渡江亦添满五百人,从此当可合围,断绝接济文报矣。

致宋国永 咸丰十年七月二十七日

昨有札饬贵军,霆字全营由太平进攻泾县,张道老湘营由徽州进旌德,皆所以救援宁国之急,谅已接到矣。兹张道定于二十八日自祁门拔营,二十九日可至黟县。应请霆军营务处宋副将即至黟县,与张观察会晤,熟商一切。

由徽州至宁国府有两路,东路由宁国县,西路由旌德县。由旌德至宁国亦有两路,东可走宁国县,西可走泾县。吾与张观察面订定,由徽州至旌德,候老湘营到旌德扎定二日,贵霆营再进泾县,盖旌德乃泾县之后路也。候贵霆营到泾县扎定二日,老湘营再进宁国府,盖泾县乃府城之后路也。鄙见如此。此其大略耳。至曲折细微,则请足下与张观察面商。商定后,再行飞禀请示。付去地图一张,查收。

鲍春霆十八日自武昌启行,想日内可到。郑阳和已到否?并问。

复胡宫保 咸丰十年七月二十八日

凯章二十四日到祁门,守两三日,二十八日拔营前进,由徽州赴旌德。鲍镇虽尚未到,先令宋国永率全军由太平进剿泾县。凯军抵旌,稳驻三日,霆营乃进泾县。霆军抵泾,稳驻三日,凯章乃进援宁郡,用卷塘进法,以互保后路也。

闻椒云方伯竭力为侍筹饷,江西本有为之地,或可少济。季公新军,必不令其饥饿,盖渠与凯章皆极力训练,全恃二人以吞吴耳。

致张凯章 咸丰十年八月初二日

现值新旧交替之际,凡徽、宁旧防之兵,与楚、湘新至之兵,不免互相猜疑,祈阁下处处留心,不生衅端为妙。大约徽、宁旧兵七月以前归张都堂发饷,八月初一以后归敝处发饷。千人以上之整队,仍各在原处驻扎,协同楚军防剿,不满千人之零队,调回徽州,依鄙人左右,随时察看整理。拟于近日大张告示,晓谕各军,阁下以为妥当否?

复左季高 咸丰十年八月初三日

凯章于七月二十八日由祁门起行赴旌德,春霆尚未到,宋国永先率全军由太平赴泾县,皆所以援宁国。

皖事甫有端绪,乃嘉兴一军全数溃败。张玉良退守石门,又为贼所破。杭州万分危急,请援迫切。务求贵部星速前来,共维大局。顷已奏请骆帅暂缓人蜀,湖南防兵暂不抽动。而老兄迅速东来,另行抄咨冰案。

弟素性谨慎,近甫当大任,更为惴惴。接兄另纸所示,尚尔踌躇未决。无如浙事大坏,皖南、江西,皆属可危,不得不竭我湘中之力,尽救吴越,非敢恃权而妄干。区区微忱,想同心人能亮之也。

复毓右坪中丞 咸丰十年八月初四日

得浙信,嘉兴全军败溃,张玉良退至石门,旋即败挫。杭州紧急万分,呼救甚迫。弟以张、鲍二军,甫经成行,断不能失信于宁国,而改援浙江。此外又别无大队可拨。不得已奏请骆中丞暂缓入蜀,湖南防兵暂不抽动,俾左京堂得以星夜来皖,以援浙而图苏。不知上邀俞允否?鄙意总欲联江西、两湖三省之交,合为一家,并力御贼。阁下与官、骆三帅坐镇主持,胡宫保则图剿皖北,左京堂则图剿皖南,弟则图保淮扬。此三处者得手,则日起有功。即不得手,亦无损于三省合防完善之局。卓见如以为然,当合数省会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