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奏稿卷二十七(第9/14页)

第十三条:三镇酌留陆兵。

从前苏松、狼山、福山三镇所辖外海、内河各营,虽名水师,实则兼管陆路,故解犯,解饷,看守城门等事,皆属陆兵之责。各镇皆有中军,皆有随身兵丁伺应差事,今既酌改旧制,水兵以船为家,则陆路公私差使无人承应,拟三镇各留陆兵百人,以备差遣。至中军系标下之领袖,苏松镇中营今议仍旧,即以中营游击为中军。狼山镇中营现议裁去,该镇本驻通州,即以新设之通州营游击为中军。福山镇中营亦议裁去,该镇所属尚有左营仍旧,即以左营游击为中军。所留陆兵,均归中军兼管,庶水陆截然分途而体制仍在旧规。

第十四条:计算出入经费。

江苏水师自嘉庆、道光以来,每岁用银若干,苏省无案可考。惟就《中枢政考》所载,水师十九营官弁兵丁之数,约略计算,每岁需用俸薪饷项银七万六千余两,兵米四万九千一百余石,每石以银一两三钱,合折需银六万四千余两,共银十四万余两。又就抄得璧昌之奏案内称,江南旧设外海水师船一百七十一只,三年小修,三年大修。又,三年拆造,九年一周,例动司库银十九万七千七百八十九两有奇。内河水师船一百四只,三年小修,五年大修。又,三年小修,三年折造,十四年一周,例动司库银五万九千七百两有奇。每届一周,除司库正支外,由道、厅、州、县捐摊银约在百万以外各等语。是除摊捐之百万,十二年中司库实用银二十五万七千两有奇。每年牵算,仅二万余金耳。司库所发太少而捐摊之银又有名无实,以致咸丰初年并无一船,其流弊遂至于此。臣于此次酌定章程审之又审,总求常有坚船而又不欲使文员捐摊分文,又不欲使新章之银浮于旧制之外。除火轮、兵船一项拟在二成洋税另议动支外,约计十六营官兵,俸饷每岁需银十五万余两。再加修船及各项杂费,岁需银约三万两,兵米岁需银约一万余两,较之原制每岁多用银三万余两。此外尚有坐船、书识、子药等费,不能不议裁陆兵以补水师额饷之不足。如陆兵不可裁,则需再减船数、兵数。此事关系各省大局,应俟奉到初次部复,乃可详细续议。

谨将江苏水师酌改旧制及拟裁官兵开列清单,恭呈御览。

计开:

提督所属之外海南汇营,原制都司一人,守备一人,千总一人,把总二人,外委二人,共官七员,配兵四百一十四名。

今拟仍为提督之南汇营添游击一员为营官,用广艇二号,每号正、副哨官各一员,头号正哨、都司一员,副哨、千总一员,二号正哨、守备一员,副哨、把总一员,配兵各四十名,共兵八十名。再增轮船一号,正哨、都司一员,副哨、守备一员,兵数俟续议。

照旧制裁去外委二员,其把总一员移于提督右营。其所添之游击,拟以福山镇内河中营游击移调。其所添轮船之都司一员,拟以狼山镇左营都司移调。其所添轮船之守备一员,拟以太湖营守备移调。苏松镇所属之外海中营,原制游击一人,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外委六人,共官十四员,配兵八百一十名。今拟仍为苏松镇之中营,以游击为营官,用广艇二号,每号正、副哨官各一员,头号正哨、守备一员,副哨、把总一员,二号正哨、千总一员。副哨、把总一员,配兵各四十名,共兵八十名。再增轮船一号,正哨添都司一员,副哨、千总一员,兵数俟续议。

照旧制裁去外委六员。其把总二员,移于太湖营。其所添轮船之都司,拟以内河京口协左营都司移调。

苏松镇所属之外海左营,原制游击一人,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外委五人,共官十三员,配兵八百零一名。今拟仍为苏松镇之左营,以游击为营官,用广艇二号,每号正、副哨官各一员,头号正哨、守备一员,副哨、千总一员,二号正哨添守备一员,副哨千总一员,配兵各四十名,共兵八十名。

照旧制裁去外委五员,其把总四员移于太湖营,其所添之守备拟以福山镇内河中营守备移调。

苏松镇所属之外海吴淞营,原制参将一人,守备一人,千总三人,把总六人,外委七人,共官十八员,配兵一千八十九名。

查道光二十三年添设福山镇总兵仅立外海一营,今拟将苏松镇之吴淞营改归福山镇标下,以参将为营官,用广艇二号,每号正、副哨官各一员,头号正哨守备一员,副哨把总一员,二号正哨千总一员,副哨把总一员,配兵各四十名,共兵八十名。再增轮船一号,正哨、都司一员,副哨、千总一员,兵数俟续议。照旧制裁去外委七员。其千总一员移于淞南营,把总四员移于淞北营。其所添轮船之都司,拟以刘河营都司移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