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泛滥与恐慌(第15/17页)

除了它的香槟形象之外,可卡因还有一个补充形象:人们仍然认为它根本没有危险。《时代》杂志在1981年刊登了一个有关可卡因封面故事,画着一个装满可卡因的鸡尾酒杯,上面写着:“全体美国人的毒品”。后来这家杂志因为这个标题受到嘲笑,但是它的确说明了一个问题——可卡因产生的作用同美国这种行动迅速的大都市社会所欣赏的东西一模一样:速度快,精力充沛和充满自信。蓬勃发展的雅皮一代素以不“做午餐”而闻名,他们需要一点东西来维持这个习惯,而可卡因则是有太多的钱可以花在自己身上的有钱的城市一族所需要的完美毒品。整个美国的随身用品商店和邮购服务的可卡因用具都卖得红红火火:镀金的刮胡刀片,金吸管,做成项链或是掉坠儿的金可卡因勺(麦当劳曾经一度停止发放塑料的咖啡勺,因为它们常常被用来测量可卡因的重量)。女人们说到要去“补妆”的时候不由眉飞色舞,“补妆室”也具有了全新的含义。1981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主持人约翰.卡尔森嘲弄说,大部分的奥斯卡奖都要归功于哥伦比亚,而不是“摄影棚——是那个国家!”自从伍迪.艾伦在1977年的影片“安妮.霍尔”中用鼻子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就没有享受过像这样的欢呼。

到了1982年,美国联邦调查局拍到约翰.德劳瑞恩收到20公斤的可卡因,并且把货高高举起说这“比金子还贵重”。美国大众一点也不怀疑这东西有多么令人渴望。但是美国的大众迄今还没有见过什么真东西。

佛罗里达所发生的这些事情传到了华盛顿之后,政府的看门狗开始对此加以关注。显然要对此采取措施。1980年的春季,参议院委员做好了计划,语无伦次地指出:

暴力和腐败是有组织的毒品走私犯罪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夺去了千千万万美国人和外国官员和国内公民的生命,大大削弱了政府在控制毒品方面所做的努力,威胁到全体政府,其危害已经威胁到友邦,尤其是西半球的安宁和稳定。我们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的伤害。

——总统咨询委员会:“美国的毒品上瘾状况”,1980

宣布毒品是“国家安全的威胁”将禁毒战斗大大升级,而这种升级和战斗的失败同样都起到最终决定这场战斗的性质的作用。1981年元月罗纳德.里根上台后,白宫全力以赴打响了美国历史上最漫长的战争——禁毒之战——的第一枪。虽然尼克松时代就已经提出过打禁毒“战争”的观点(他在1972年宣布对海洛因打“总体战”),但联邦政府在禁止麻醉品方面所做的努力真正看起来像是一场战争,还是在里根和布什上台的时候。

佛罗里达的禁药取缔机构发起了“绿钞行动”,这次行动计划周密,目标是要从毒贩子复杂的洗钱过程中的金融文件上找到蛛丝马迹,追踪并没收毒贩子们在世界各地的资产。据估计,每年通过美国银行的可卡因现金就有三十亿美元,在他们看来,打击毒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掏空他们的钱包。绿钞行动在一年之内就查到二十亿美元绝大部分的去向,实际追回了两千万美元。显然,行动有了结果,但是现在区区几百万美元还不足以对毒贩子的收支平衡造成多大的影响。迈阿密的居民也对此很不满意。他们受够了可卡因牛仔的所作所为和购物中心的枪战,请求白宫插手此事。十二月的时候,政府建立了一支精英部队,即第26中央军(即中央战斗部队),专门负责对付佛罗里达的贩毒活动。正如其创建者,劳尔.戴兹解释的那样,中央军正是佛罗里达居民寻找的那种力量:

第26中央军就是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的。我们会把目标对准特定的人群,让他们的生活痛苦,我们会不折不挠地让他们痛苦,直到抓住他们正在从事非法活动,把他们丢进监狱里,或是杀死他们……他们要么死掉,要么进监狱,要么离开佛罗里达。

引自《可卡因之战》,埃迪及其他

白宫的领袖们很快认识到,像这样的有关战争的言论会令他们赢得相当多的信任。里根当选总统之后,他承诺说自己会对毒品问题采取行动。他的机会来了。1982年元月二十八日,他宣布成立南佛罗里达特种部队。他派遣了一支由联邦官员——禁药取缔机构成员,海关官员,律师,警察——组成的军队前往佛罗里达来处理毒品问题。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

现在回想起来,刚刚走马上任九个月的里根采取的意义最重大的行动就是把在国内进行禁毒行动的任务交给了美国联邦调查局。在其长期负责人J.埃德加.胡弗的坚持下,美国联邦调查局从一开始就绕开了毒品问题,因为胡弗曾经见到过麻醉剂交易所赚到的那种钱,他意识到,这种钱完全有能力腐蚀联邦调查局。所以,决定让联邦特工加入到禁毒之战中去,是个大胆的转变。但是里根还只是刚刚开始。在命令联邦调查局插手的同时,他还要求美国的情报部门准备战斗。当里根宣布他想要军队也加入到战斗中的时候,有人向他指出,一项可以追溯到美国内战时期的旧法令《义勇军法》规定,美国军队不得干涉民间事宜。里根马上暂时停止实行这项法令,下令要军方放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