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第5/19页)

徽宗皇帝是太祖、神宗皇帝的不肖儿孙,是赵氏皇室的败家子。他一生挥霍,用去的金银犹如流到汪洋大海去的河水泥沙,再加上晚年用兵燕云,收复失地,可以名正言顺地动用库藏。但是当时的廷议是从河北、京东诸路的老百姓头上搜刮所谓“燕云免役代伕钱”,总数达六千万缗,以后的军事开支、贿献金朝,上上下下的剥削,最后还有一笔名义上叫作“燕京代税钱”,实际就是赎城费一百万缗,都是在这六千万缗项下报销,至少在公开的场合中并无动用封桩库库藏的记录。不过皇家的事情难说,在一般的情况中,史官都不敢把官家本人讳言之事记入实录,犹如一个败家子决不愿让别人把他的败家经过记入家史家谱中一样。徽宗皇帝到底动用过这笔库藏没有,这对于宋朝人、金朝人都是一个谜。

心细如发的刘彦宗早把主意打到吴幵头上,因为吴幵已经有过在第一次围城之役中与金使王汭、刘晏搭上关系的记录。这次刘彦宗开诚布公地与吴幵接谈一次。还不等刘彦宗用语言去挑逗,吴幵已经急不可待地表示了愿为大金效劳的坚决态度,还愿意把至亲好友及谊同生死的莫俦、李回、秦桧、王时雍、徐秉哲等人拉拢过来听候刘都统使用。

刘彦宗心里暗暗骂道:“无耻之尤。”他忘记了当初亡辽之际,他拜降于太祖皇帝的马前也曾感激涕零地说过如蒙大金收录,罪臣不辞万死为上国效劳等话。辽奸宋奸,情同一辙,并无高低之分,他感到自己优越的是当初他们这批人直接向太祖皇帝或太子郎君表达效忠之意,而现在大金皇帝高高在上,国相太子的地位也高不可及,吴幵他们只能向他这个先行者来表态了。他不免要在自己心里把吴幵等人评价一番,奚落一番,得出了“一蟹不如一蟹”的结论。但在表面上还是慰勉有加,欣赏他一拍即合、不用转弯抹角的爽利的态度,许下了一些愿心,然后面授机宜,给予他抢立头功的机会。

渊圣回銮的次日,吴幵、王时雍二人径到御前索取封桩库的钥匙以及有关图册。

渊圣不禁大骇道:“封桩库钥匙,朕亲自佩管,二卿外臣,无须顾问此事。”

受到渊圣不客气的指斥,王、吴二人也不甘罢休。王时雍针锋相对地奏道:“昨来御笔有金人索赏自当竭力应付之明示并道及根刮内藏库之事。臣承乏计臣,综理财政,职掌所在,岂容以外臣缄默自甘,贻金人以口实,遗国家之祸患?”

这个计臣的心里也有一把铁算盘经常在盘算。他认为对于亡国之君,方才这几句话还是说得太客气了,非要再强硬一些不可,接着就说:“今日之事,官家唯有以钥匙相付而已,否则臣不得出此殿宇一步。”

吴幵更加狡狯地补充道:“昨在青城斋宫,刘都统奉二太子之命陛见时曾道及检视元丰内藏库,官家当面俞允。今日金使已来,岂可反复失悔?事关议和大局,臣当时与末议,今日不敢不剀切奏明。”

渊圣在斋宫的两天中,心里一直悬着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除了粘罕、斡离不二人外,接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统统记不起来。现在看到王时雍、吴幵咄咄逼人的态度,不由得又让了一大步,把钥匙账册交出来。等他们履声橐橐,下殿而去,过了半晌,才叹一口气与近侍说道:“朕今日方知华子鱼当年在章华宫逼取献帝玺绶之气焰。二贼在朝,朕与太上皇死无葬身之地了!”

刘彦宗办事神速,这里王、吴二人刚从内廷中取得钥匙,金使已到都堂。办事的效率往往与简化的手续成为正比例。这个特使要是由北宋政府派去金朝办事,即使两国的地位完全相等,关系正常,单单从遴选人员到走出国都就不知道要办多少道手续,要盖几十只图章。现在这个自称为李县丞的金朝特使李三锡只凭着萧庆的一纸名帖就随随便便地跑来与王、吴相会,甚至还不知道他是从哪一道城门进来的!他来了,不作寒暄,也没有任何外交辞令,三言两语说了,只此刻就要王、吴二人陪去检视元丰库。当时同在一旁的翰林学士莫俦、开封府尹徐秉哲要求一起进去看看,以广眼界。李县丞微微颔首,接着又摆摆手,表示同意莫俦、拒绝徐秉哲一起去看。

这个李县丞的嘴巴好像是封闭起来的,万不得已才动一动,说两句话,一般都用手势或动作示意,这大大增加了他的尊严感。吴幵一路上只觉得这个李县丞好生面熟,直到内库门前时才想起他原来就是奉派伴驾回宫,后来即留在都堂不再回宫的五名铁骑中的一个。当时他顶盔擐甲,一副赳赳武士的打扮,今天却改换了文官的服饰,怪不得一时认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