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战擒二王(第22/27页)
“想!想!”长孙安世慌忙说。
算起来,李世民应该叫长孙安世堂哥。长孙安世虽是王世充的内史令,却也是长孙炽的儿子,是长孙无忌,秦王妃长孙氏的堂兄。
长孙安世是在隋末起义军兴起时起兵的,之所以没有追随李渊父子,是因为他也有野心称霸,可惜一直未能如愿,便投奔了王世充,做了王世充的内史令。
在王世充向夏王窦建德求救时,他自告奋勇做了使者,原想就此攀附上夏王窦建德,不料虎牢关时,夏军大败,他不仅没占上窦建德的光,倒和窦建德一起被活捉。
李世民念他与长孙无忌、长孙氏的关系,并没有为难他。
“秦王要罪臣做什么?”长孙安世小声问,“罪臣一定照办!”
“去吧!王世充就在里面,去告诉他,你和窦建德是怎么被抓的。”李世民说。
“不敢!罪臣不敢!罪臣不敢!”长孙安世惶恐不安,以为李世民是在讥讽他,连忙说。
“让你去你就去!”李世民皱眉怒吼道。对这个人,李世民没有好感。如果他不是妻子长孙氏、发小长孙无忌的堂兄,他一定会毫不留情地砍了他的头的。
“罪臣就去,罪臣就去!马上去!”长孙安世战战兢兢道。
长孙安世心惊胆战地进入洛阳城,这种心惊胆战,还源于他对王世充的恐惧。他不知道这个暴君看到他后,会不会给他说话的机会。其实,他多虑了,此时的他完全不用担心王世充。
从昏厥中清醒过来的王世充,已经由残暴的虎狼,变成了可怜的绵羊,正一脸惶恐地召集亲属和亲信商量对策。
“要不,要不,我们……我们冲出去?”此时的王世充,完全没有了王者之气,低声下气道。
“逃?逃去哪儿?”儿子王玄应带着怒气,恶狠狠道,“还能往哪儿逃?”
王玄应有些责怪父亲,责怪他将自己置于了如此危险境地。
“去襄阳,我们往南逃,一直逃到襄阳就有救了!”王世充看着儿子说。
“逃?就是想逃,你能逃得出去吗?我们如今已经被外面的唐军包围得严严实实,怎么逃?那是找死!”王世充的哥哥王世伟,也把一肚子怨气发在了弟弟身上,他翻着白眼,没好气地说。
王世伟很后悔听了弟弟王世充的话。当时,在听说秦王李世民要攻打洛阳时,他便做好了逃跑的准备,可弟弟说谁都攻不破洛阳,结果,洛阳被李世民围困;在他又准备带人悄悄溜出洛阳城的时候,又是弟弟劝他不要那么做,还说夏王会来救他们的,结果……
“哼!早知就不听你的了,我也不至于这样!”王世伟瞪了弟弟一眼。
如果放在以前,王世伟绝对不敢这么说,可此时,王世充只是可怜巴巴地看着哥哥。
“你们说……怎么办?”他说,“怎么才能活命?”
“投降吧!”长孙安世突然说,“投降就能活命!”
王世充看着长孙安世,有些恍惚。心想,他不是做了唐军的俘虏吗?怎么到这里来了?
“想要活命,只有投降!”长孙安世说完,把李世民和窦建德在虎牢关的一役大致说了一遍,众人鸦雀无声。
“原来你是那秦王找来的说客!”王世充总算明白了,喃喃道。
没人管长孙安世是不是李唐的说客,他们只关注怎么才能活命。
“投降吧!没有选择了!”王玄应带着哭腔的这句话,让沉寂中的众人又都唉声叹气起来。
过了很久很久,王世充才有气无力道:
“那……降吧!”
瞬间,现场又是哀声一片。
公元621年5月11日,王世充统领文武官员,亲属,跪在了洛阳城门前……
(15)
唐军未伤一士一卒,洛阳被王世充毕恭毕敬地奉出。
曾经以为最难攻的洛阳,竟然以这种方式到了唐军手里。唐军个个兴奋异常。最高兴的要数洛阳的老百姓了,他们欢呼雀跃,像是被人从魔窟里救了出来,幸福地哭着,笑着,走上街头,用各种方式欢迎唐军。
王世充宫里的财物不少。在对这些财物的运用上,李世民悄悄招来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以前攻城所获战利品,除了赏给有功将士外,其余的都要交回朝廷,可这次,李世民不愿意这样。
“除了赏赐给有功之臣外,是否要全部上交朝廷?”李世民问。
房玄龄和杜如晦互看一眼,从李世民的这句话里,他们知道,李世民还有其他打算。
“还是留下来一部分吧!”长孙无忌说。这些话也许只有他说最合适了。
“乔松兄(房玄龄)、克明兄(杜如晦),你们怎么看?”李世民假意问。
“掌郎中(长孙无忌官职)说得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同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