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第9/12页)
于是达勒鲁斯挂上了电话,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直到战后,他才在纽伦堡法庭上以及在他写的书里又露了一面,追述他为了拯救和平所作的离奇古怪的努力。他的用心是好的,他也曾不辞辛苦地为和平奔走,有一个短暂的时期,他一度处身于世界历史的令人目眩神迷的舞台中心。但是那时几乎人人都被过分纷坛杂乱的景象搅得胡里胡涂而无法看清局势,他也不是例外,而且正像他后来在纽伦堡所承认的,他一直不知道自己受到德国人多大的愚弄。
英国最后通碟所限定的时间上午十一点刚敲过不久,两小时前拒绝接见英国大使的里宾特洛甫,约见了那位大使,把德国的复照交给他。德国的复照说,德国政府「拒绝收下或接受,当然更谈不到履行」英国的最后通牒。接着就是一篇又臭又长的宣传文字,显然是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在发出复照前这两个小时内仓促书就的。为了欺骗易受欺骗的德国人民,这份复照又把那些我们现在已经熟悉的谎言,包括那个关于波兰人「进攻」德国领土的谎话在内,重弹了一遍,把一切事情都归罪于英国,并且拒绝了英国「强迫德国撤回其为保卫国家而部署起来的部队」的企图。复照谎称,德国已经接受了墨索里尼在最后时刻提出的和平建议,但是英国拒绝了这个建议。尽管张伯伦对希特勒一味绥靖姑息,这份复照还是责备英国政府「鼓吹要消灭日耳曼民族」。
汉德逊后来称这个复照「完全是歪曲事实」的。他读完以后说道,「究竟是谁的过错,让历史来判断好了。」里宾特洛甫也反唇相讥道,「历史已经证明·了实际情况究竟是怎样」。
大约十二点钟的时候,我正好站在威廉街总理府的前面,扩音器突然宣布大不列颠已经对德国宣战。大约有二百五十人——不会更多——顶着太阳站在那里,注意地听着这个消息。广播结束时,没有一个人出声。他们只是站在那里。突如其来的消息使他们发愣了。他们很难相信希特勒已经把他们拖进了一场世界大战中去了。
虽然这是一个安息日,但是不久就有报童在叫卖号外。事实上,我发现他们是在免费散发。我也要了一份。那是《德意志总汇报》的号外,整页上用大号字印着这样一个标题:
英国最后通牒遭拒
英国已对我宣战
英国照会要求我撤退东线军队
元首今日寓此亲临前线
官方公报上的标题活像是里宾特洛甫口授的。
三 德国备忘录证明过错在英国
对于容易受骗的德国人民来说,德国的备忘录可能是一个「证明」,但它并没有能够在这一天煽起人们对英国人的恶感。当我经过英国大使馆时,汉德逊和他的使馆人员正从使馆搬往拐角处的阿德隆饭店。一个警察在那座大楼前独自踱步。他除了来回踱步而外无事可做。
法国人多挨了一会。庞纳直到最后一刻还在延宕时间,他死抱着一个希望不放,认为墨索里尼还有可能同希特勒谈妥一项交易,从而让法国脱身。他甚至恳求比利时大使想办法让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通过他对墨索里尼的影响去影响希特勒。九月二日(星期六),他同本国的内阁争辩了一整天,说他已经「答应了」齐亚诺,法国将等候到九月三日中午,让德国对九月一日英法两国的警告提出答复。他不能说了不算。这话跟他和英国辩论时所说的一样。不错,他曾经在电话里对意大利外交大臣作过这个保证,但他是在九月二日晚九点才作出这个保证的;到这个时候,正像齐亚诺已经设法告诉他的那样,意大利领袖的建议已经完全失效了。而且,这时候英国已经向他提出了要求,主张由英法两国在当日午夜联合向柏林提出最后通牒。九月二日将近午夜时分,法国政府才最后作出决定。午夜十二点整,庞纳打电报给驻在柏林的考仑德雷,说他在明天早晨将把法国要在「中午对威廉街」作出的「新的外交步骤」的内容通知考仑德雷。「九月三日,星期日,上午十点二十分,即在英国最后通碟的时限截止前四十分钟,内容通知过来了。法国最后通牒的措辞和英国的大致相似,所不同的是法国宣布:如果德国给予否定答复,法国将履行自己对波兰所承担的」为德国政府所知道的「那些义务——甚至到了这个最后关头,庞纳还不肯正式宣战。
法国政府出版的《法国黄皮书》上说,巴黎拍发给考仑德雷的法国最后通牒,规定下午五点为德国答复的最后时限。但这不是原来那份电报中所规定的时限,菲普斯大使在那天上午八点四十五分从巴黎报告哈利法克斯说:「庞纳对我说,法国的最后时限要到星期一(九月四日)早晨五点截止。」这才是庞纳在电报中提出的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