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赵匡胤:?】
【刘彻:嗤。】
王继恩惊恐至极, 连声求饶。
然而赵匡胤偏爱赵光义,舍不得动他的弟弟,却不会对一个宦官心软。
下令诛杀王继恩之后, 赵匡胤看向满脸惊恐的光义,终究还是不忍。
与其审问弟弟,不若将宫内侍人放出宫,尽数更换。
“多是老赵的死忠”。
赵匡胤也没忽略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军队内部可能有赵光义的人。
宫内的诸班直也得调换。
【秦念:老赵,你死的时候,朝堂那是一片平静,没人质疑你的死因。】
【秦念:当然,主要原因在于你没给赵德昭实权,是个人都看得出他没资格跟赵光义争皇位。大臣若真质疑, 只会让赵德昭和赵德芳死得更快。】
【赵匡胤:德昭和德芳怎么了?】
赵匡胤不给皇子实权、也不给他们封王, 也是担忧赵光义即位后视他们为威胁。
但秦念这句“死得更快”赫然是暗示两个儿子的结局!
【秦念:赵光义即位第四年, 赵德昭遭斥责后擅自自刎;第六年,赵德芳病逝;第九年,你四弟赵光美谋反,忧悸而死——这是史书记载的死因, 就看你信不信了。】
【赵德昭:……】
赵廷美、也就是赵光美看向地上的尸体, 悲痛骤减。
人不能确定几年后的自己不会做什么。
但赵德昭、赵德芳、自己全部死亡, 最终得利者是谁却可以确定。
赵德昭的沉默,则是那句“擅自自刎”。
赵炅将他和德芳、以及皇叔的儿子都视为皇子,假意推行兄终弟及的时候,赵德昭就知道自己的处境很危险。
自刎以保全子嗣,这是赵德昭早就想过的最坏的结局。
但“擅自”一词, 实在可笑!
“病死”的赵德芳同样无言。
他身体算不上好, 病逝并非没有可能。
但兄长与皇叔皆死, 他的病逝就显得极为可疑。
【赵匡胤:他为何要杀四弟?】
赵匡胤心中愈沉。
他能理解光义因他欲改立皇子为太子而篡位,甚至明白皇权之争下,光义为何会杀死他的两个儿子。
但他无法理解光义为何要杀光美。
秦念之言,分明是暗示谋反之说为构陷!
【秦念:你知道金匮之盟吗?】
【赵匡胤:不知。】
赵匡胤思考片刻,确定自己没听说过这个盟约。
【朱元璋:果真是篡逆之言。】
朱元璋早就认为宋太祖之死很蹊跷,认为那是宋太宗“不择手段,急于登台”。
当然也不相信所谓的“金匮之盟”。
如今看来,果然为假。
【秦念:金匮之盟,由赵普于太平兴国六年提出,说是杜太后临终之前,要求你把皇位传给赵光义,赵光义再传赵光美。你答应之后,杜太后让赵普写成誓书,藏于金匮。】
【赵匡胤:……光义信了这个盟约,故而要杀光美?】
秦念满头问号。
不是,大哥,你在干嘛?
这什么理解能力?
【李世民:朕以为,秦念所言并非此意。】
李世民都看不下去了。
他此前一直保持沉默,是不想涉及“杀兄篡位”之说。
但此刻看到赵匡胤之言,实在是忍不了了。
【刘彻:赵匡胤,你有疾否?】
【赵匡胤:……】
刘彻眉头紧皱。
怎么这种皇帝也能排进声誉榜前九?
【秦念:这金匮之盟明显是赵光义为了粉饰即位的合法性,和赵普一同编造!你这个脑子,被赵光义干掉可太正常了。】
“这个赵匡胤是扮演的是扮演的不是真的……”
秦念只能如此解释,才能稍平心中怒火。
这都什么玩意?
秦念有理由怀疑赵匡胤脱离人设——
但能够让她心中冒邪火,正是因为她觉得赵匡胤真有可能这么想!
【赵匡胤:可你分明说那是光义即位六年之后,才由赵普提出。】
赵匡胤固执己见。
哪怕汉武帝唐太宗都反对他的想法,他也依旧固执——
赵光义是他的弟弟,他才是最了解弟弟本性的人!
【秦念:开宝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距离你死后仅六十一天,距新年仅剩八天时,赵光义突然改元太平兴国。】
【秦念:他是华夏史上唯一一个“和平继位”却不逾年就改元的君王,这也足以看出他对你真的没什么感情。赵匡胤,你能不能清醒一点?】
秦念再看自己发的这段话,竟然幻视在劝朋友分手。
“你能不能清醒一点?对方都做出这种事了,怎么可能心里有你?”
这是她劝朋友分手的原话。
——由于坚决劝分这件事,她已经被这位朋友拉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