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3/3页)

如此一来,就算光美是真的谋反,光义也洗不清谋害兄弟的嫌疑。

【秦念:其实最离谱的是已经编造了金匮之盟,赵光义居然在赵光美死后不久,跟宰相李昉等人说赵光美不是杜太后亲生的,他们不是同胞兄弟,他问心无愧。】

【赵匡胤:……】

赵光美:“……”

两个时期的赵光美都沉默了。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死后还会被亲兄弟造谣身世。

三哥还说自己问心无愧?

………

赵匡胤看到了弟弟的心虚。

正是心虚,才会如此编造光美的身世。

其实这样也好。

如此,光美就与光义划开界限。

德昭继位之后,就不会过于忌惮光义。

【刘彻:既然不是亲生,金匮之盟又怎么会有赵光美?】

【秦念:所以说赵光义编造的“兄终弟及”完全就是自相矛盾。】

秦念之所以认为赵光义杀兄篡位的可能性极高,就是因为赵光义的一系列迷惑操作。

金匮之盟更是败笔中的败笔——

如果真有这么个盟约,赵光义为什么不在赵匡胤死后的第一时间拿出来?

按赵普的说法,就是这个盟约只有他和赵匡胤知道。

杜太后死于建隆二年,也就是在赵匡胤驾崩的十五年前就已经写下盟约,赵光义为什么不知情?

假设金匮之盟真的存在,赵匡胤为什么要瞒着赵光义?

这么瞒着,反倒像是他在老母亲临终前敷衍了一下,这个盟约不是赵匡胤的本意。

另外,金匮之盟本身就是赵光美为杜太后亲生的证据。

总不能说杜太后过于博爱,搞兄终弟及都要顾及赵光义乳母耿氏的儿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