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2/3页)

秦念一时间很是无语。

【赵匡胤:……】

其实早在秦念问出赵德昭所在的时间时,赵匡胤就已经发现不逾年改元这件事。

但他不想在意,刻意忽略。

如今被秦念说出来,他还是不想在意。

毕竟是他先想要更易储君,光义有怨也实属正常。

【秦念:你该不会没处置你所在时期的赵光义吧?】

【赵匡胤:……】

【刘彻:实为有疾。】

【赵匡胤:……法不刑尚未犯罪之人。】

秦念不由得冷笑。

拿她说过的话来堵她?

【秦念:王继恩还活着吗?】

秦念提王继恩,是指明赵光义早就在笼络王继恩。

渗透皇宫,这就已经是在谋逆,算什么“尚未犯罪”?

【赵匡胤:……】

【李世民:赵匡胤,此事还应慎重考虑。】

李世民好似看到了未来那个偏爱青雀太甚、致使兄弟阋墙的自己。

【秦念:赵光义其实治政勉强及格,就是军事上一塌糊涂。要不这样吧,赵匡胤你现在就退位给你弟,你给他当大将军,说不定还能造就出一个低配版二凤。】

【秦念:如果赵光义因为猜忌把你全家都杀了,那也是你应得的。】

在躺黑名单这件事上,秦念充分汲取了教训。

她再也不会劝分。

劝和,以后遇上这种事她统统都劝和!

【赵匡胤:朕先前就已册立德昭为太子。】

赵匡胤被秦念说得面红耳赤。

但还是不愿意就尚未发生的事情对弟弟处置过重。

赵光义茫然地望着天幕。

他杀了如此袒护他的兄长,杀了曾经总跟在他身后的弟弟,还杀了兄长的子嗣。

这么做是为了皇位……这是对的吗?

【秦念:赵德昭,等你爹死了,你就把赵光义杀了给你爹陪葬,成全他们的兄友弟恭。】

【赵德昭:……】

“……”

太子赵德昭也很沉默。

毕竟从天幕看,另一个自己替父报仇,已经手刃赵光义。

就差陪葬这件事了。

【赵德昭:父皇,儿臣是否要将赵炅葬于永昌陵?】

【赵匡胤:……】

那边弑兄篡位的“赵炅”已经被德昭所杀。

他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秦念:沉默就是默认,就把赵光义跟你爹埋一起,还能省一个坟。】

【赵德昭:嗯!】

【赵匡胤:……】

赵德昭这声应和多少带点私人恩怨。

他被忽视多年,最终还要被逼至自刎。

结果父皇在心知赵光义将要弑兄篡位、再杀他与德芳、甚至连王叔都不会放过的情况下,还要袒护于他!

身为太子的自己不好表态,那就他来!

………

“臣愿陪葬永昌陵。”

赵光义再度拜倒。

“何须如此!”赵匡胤想都不想就予以否决:“朕年长你十二岁,你怎么能与朕同葬!朕立德昭为太子,已经处置完这件事。”

见赵光义不肯起身,赵匡胤更是亲自去扶他。

“德昭,若你继位,万不可伤晋王性命,亦不可废他王位!”

“儿臣遵旨。”

赵德昭心中不愿,面上却不露分毫。

不可伤性命,不能废王位……

没说不能软禁。

赵光义被兄长扶起,终是泪流满面。

李承乾谋反未遂,爱子如唐太宗都将其废为庶人。

他的兄长却连他的王位都不忍废黜。

若那个自己知道兄长哪怕更易储君,也还是会设法护他性命与尊荣,是否还会弑兄篡位?

【秦念:开宝九年十二月初七,赵光义将你和赵廷美的儿子都称为皇子。其实为了伪造宋朝传位为“兄终弟及”的假象,在你死后的第八天,他就将赵廷美任命为开封尹,封为齐王。】

开封尹加封王,在当时是储君的标配。

比如后周世宗柴荣就是在广顺三年任开封府尹,进封晋王。

赵匡胤封赵光义为开封尹,又在开宝六年封晋王。

秦念认为至少在开宝六年,赵匡胤依旧属意赵光义为继承人。

【赵匡胤:原是如此。】

赵匡胤暗自叹气。

应是弑兄篡位之后,光义亦心中惶恐,才会作出如此不智的决定。

以至于光美、德昭、德芳都成了皇位继承人。

也终究……都未能活下去。

赵匡胤已经明白“赵炅”的声誉为何仅在中等偏上的位置。

何必以“兄终弟及”来欲盖弥彰?

他本就是以对待储君的方式对待弟弟,光义既然已经隐藏好他的死因,本就无需强调“兄终弟及”。

不逾年改元、时隔六年再让赵普编造金匮之盟,则更是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