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第2/3页)

羁縻之策、藩镇割据、战乱不止、武将篡位、以人为食……

李世民已是悲痛万分。

【秦念:不是,唐朝该为这事负责的皇帝有很多,远远轮不到你。真要这么追根溯源,那就得追溯到孔子的“柔远人”。】

【李世民:朕是皇帝。】

孔子提出柔远人,那是一家之言。

李世民不愿将自身的过错归咎于古人。

错在身为皇帝的自己不该采用儒家的柔远人。

【秦念:追溯皇帝?刘彻?】

【刘彻:朕只管得到在位时期的事,此后的皇帝如何治政又与朕何干?朕又没有要求后世尊崇儒术!】

【秦念:这才叫高配得感。二凤,多跟刘小猪学学,心态好才能像他那么长寿。】

【李世民:……】

【刘彻:哼!】

【秦念:正如刘彻所说的,你又没有留下祖训去逼迫后世皇帝沿用你的政策。仅羁縻之策最多也就是异族皆反,回到大唐建国之初的状态。】

【朱元璋:……】

看到自己被迫发言,朱元璋就知道秦念在点他。

他确实留下了祖训,认为按祖训治国大明就能得以长存。

可事实却是大明亡于异族。

那他留下的祖训……

【秦念:恶化到赵匡胤所面临的局面,是因为后世皇帝作出大量错误的决策,跟二凤你的关系真不大。】

【赵匡胤:朕亦认为乱世至此为后世唐皇之过,与唐太宗并无多少关联。】

【李世民:……】

李世民还是为唐末的百姓而深感悲痛。

更是下定决心,将竭尽所能革除大唐的各种弊端。

【秦念:赵匡胤,武将过盛的时候,是应抑武兴文。你也确实终结了那个最惨烈的时代,让华夏百姓重新有了身为人该有的尊严,这是你最大的功绩。】

【赵匡胤:朕为帝王,这是朕应该做的事情。】

赵匡胤的民心骤然跃升,直入前十。

距离五代十国的乱世只过去了十五年,大宋的百姓们还记得那个时代。

原来是陛下让他们不再为人食!

【秦念:但文武不该对立,而应互相促进。你觉得军队过于野蛮,就应该去塑造一支文明的军队,去教导将士们善待百姓,而不该是以文抑武。】

【赵匡胤:朕受教。】

武兴文废,是五代十国的伦理皆丧。

文兴武废,是大宋亡于异族,神州陆沉。

赵匡胤已经明白自己错在何处。

【秦念:现在本该继续说三冗的问题。但朕突然想起了一件事——王继勋这个畜生,为什么还活着?】

王继勋怒视天幕。

这秦念凭什么如此辱及他!

他曾参与平定岭南,于大宋有大功,他的同母姐姐是皇后!

【赵匡胤:……】

赵匡胤当然知道秦念为什么骂王继勋是畜生。

王继勋被部下告状,赵匡胤就解除了他的兵权,降其职为彰国军留后,需要定期朝见。

结果王继勋在家以切割奴婢的肉为乐,前后有多人被害。

直到一日下雨把墙淋坏,一群婢女跑到宫门诉冤,赵匡胤才知道此事。

但他毕竟是孝明皇后的弟弟。

孝明皇后是赵匡胤的第二任妻子,孝明皇后所生的子女三人皆早夭,她自己也年仅二十二岁就崩逝。

赵匡胤削夺王继勋官爵后想将他流放登州,但顾念与皇后的旧情,最终任命他到西京洛阳任职。

后世秦皇是要为死去的奴婢伸冤?

【秦念:“继勋残暴愈甚,强市民家子女备给使,小不如意,即杀食之,而棺其骨弃野外。女侩及鬻棺者出入其门不绝,洛民苦之而不敢告。”】

【秦念:“继勋具伏自开宝六年四月至太平兴国二年二月,手所杀婢百余人。”】

【赵匡胤:!!!】

赵匡胤震惊地望着天幕。

王继勋竟敢强抢百姓的子女,稍不如意就将其杀死食人?!

杀婢女上百人?!

【秦念:赵光义在这事上办得可比你像个人:“乃斩继勋洛阳市及为强市子女者女侩八人,男子三人。长寿寺僧广惠常与继勋同食人肉,令折其胫而斩之,洛民称快。”】

【赵匡胤:河南府尹,立即彻查此事!朕要斩了他!!!】

王继勋恐惧得瘫倒在地。

当死亡轮到自身时,他才知道恐惧。

【秦念:此前这个畜生“以脔割奴婢为乐,前后多被害”时,你放过了他。此后这无辜被杀食的上百人,死于你对他的纵容——后世都记着呢,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这是朕的过错,是朕不该为私情纵容他!!】

【秦念:他是皇后的弟弟,所以你放过了他。那恭喜你,你和你的孝明皇后,都因为王继勋这两大罪行被后人追着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