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了缘(第2/4页)
……还不如去隔壁县的大佛寺拜一拜。
至于什么“了缘”方丈,他们更是听都没听说过。
有了位置就好办了。
韩猛在宣县县民的指点下,清晨出发,呼哧带喘地爬了两道山梁,两度迷路,在山中转了许久,终于是在日落前抵达了三皈寺的庙门前。
薄雾伴着沉沉暮日,一道漫过了山门。
寺门之上铜锈剥落,但却显然是刚被擦拭过不久,在陈旧之中,透着股生机勃勃的洁净。
韩猛正在张望间,忽见一位瘦高老僧手持一把扫帚,从寺庙外墙东角绕来。
陡见外人,老僧不由一怔,停下步子,恭敬行礼:“施主好。施主所来何为?”
见这和尚居然很识礼数,说话也没有山野之气,韩猛很客气地将自己那番杜撰过的说辞又重复了一遍,顺口打探道:“家父当年诸事不顺,幸得方丈开导,方得了悟,他老人家托我此行务必要面见方丈,答谢恩德。”
老僧的气度甚是慈悲宽厚:“我便是三皈寺方丈,不知令尊是何年到访三皈寺的呢?”
韩猛惊喜道:“您便是了缘禅师?”
然而,老僧竟摇了摇头:“非也。老僧乃是了缘师兄的师弟,法号了然。”
“那了缘方丈他……”
老僧道:“阿弥陀佛,好叫施主知道,了缘师兄已圆寂多年了。”
闻言,韩猛心下大喜。
死了?
死了好啊。
他本想着一把火把这个破庙点了,连人证带物证,一起烧个干净,图个痛快。
现在证人已死,他可免却这一桩杀人放火的麻烦,张大人悬着的心也能放下大半了。
至于那闻人明恪……
哼,倒是实诚,不敢信口雌黄地诓骗大人,给出的情报看来并不掺假。
但此人的确也是够狡猾的了。
比如,了缘已死之事,他到底知不知道?
人证、物证俱在,和有物证而无人证的区别,可大着呢。
倘若这闻人明恪早知道了缘已死,必会故意隐瞒,延宕时日,让侄少爷在桐州不敢擅动,好慢慢在商战中熬死那个栾玉桥。
在韩猛盘算心事时,名唤“了然”的瘦高老僧也放出冷峻坚硬的目光,无声地打量着他。
半晌后,他似是下定了什么决心,攥紧了手中的竹扫帚。
在韩猛重新将目光对准他时,他重又垂下目光,双手合十,温声道:“施主,天色已晚,下山不便。既是有缘,不如入庙参拜吧。小庙虽是不堪,但一间禅房、一顿素斋还是有的。”
这正合韩猛之意。
反正天色太晚,他也没处可去了。
他跟随了然方丈,一起入了寺门。
这三皈寺实在小得可怜,只有一出一进,前院供了十八尊稀稀落落的罗汉像,后院便是住宿和用餐的地方。
这屁股大小的地方,算上方丈,却足足住了十八个大和尚。
那十七头秃驴全住在一间禅房里,房内铺着一领大通铺,就是他们下榻的地方。
唯有方丈有一间单独的房舍。
韩猛正在犹豫要怎么搜查证物,了然方丈便道:“敝寺简陋,招待不周,还请施主住在老僧的屋舍中吧。”
韩猛闻言,假意推辞了几番,心中却是暗喜不已。
要说了缘秃驴死前可曾留下什么物证,最有可能的便是藏在一人居住的禅房中!
当然,韩猛能被张粤派来当差,自是比旁人要精细些。
他不曾露出丝毫喜相,严肃行礼:“那真是叨扰方丈了。”
不仅如此,他谨慎地管住了嘴,没有多打听了缘的身世,以及俗家姓名。
不过,为求万全,他还是在用斋后,装作和一名大和尚一起收拾碗筷,状似无意地小声道:“大师,抱歉,方才方丈同我说过他的法号,我脑子笨,竟是记不得了,怕失礼于方丈,敢问方丈的法号是……”
那大和尚平淡应道:“回施主,方丈法号了然。”
这下,韩猛的心放下了八成。
饭后,他借口去散步,绕着三皈寺转了一圈,在寺后发现了一片墓地。
其中的一块墓碑,赫然刻着“了缘”的法号。
旁边还刻着他的俗家姓名。
饶高明。
韩猛注视着这个名字。
这个名字,他有印象。
书画铺子的饶大掌柜,因为生了一身胖肉,韩猛给他起了个“肥猪”的外号,抽鞭子时也格外多照顾他几下,见他痛得浑身肉颤,他颇觉有趣,时常嬉笑不已。
还真是老熟人啊。
韩猛冷笑一声,抬脚对着他的墓碑猛踹一记。
老肥猪,死了还不安生,害你大爷我跑了这一遭。
泄过愤后,他收了脚去,悄无声息地返回了禅房,早早吹熄了几盏烛火,只留下一盏昏黄的灯照明,在狭小的单人禅房中搜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