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风起(二)(第3/4页)

他尚不知这其中的牵连有多大,但当了这么多年顺天府尹,他最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妖的道理。

于是,顺天府尹连夜进宫禀奏,将今日审得的结果一一报知皇上,禀报完毕,便装聋作哑,垂手待令。

明日一早便是大朝会,有些话,不便在朝会上提及。

此事事关张太常,张太常又是皇上一力提拔上来的,虽说凭他的能力,做官已做到了头,可他还得弄明白皇上的意思,才好行事。

皇上面沉如水,默然良久,问道:“这五幅书画,皆是张粤家的私藏?”

顺天府尹:“是。”

皇上沉声喝道:“荒唐!”

顺天府尹顿时冒了一身白毛汗。

他不知皇上因何而怒,只好闭口不言,静承天威。

在殿内气氛一片凝滞、顺天府尹汗出如浆时,太监薛介小步趋入:“禀皇上,六皇子有事报奏。”

皇上正是心烦之时,胡乱一摆手:“天色已晚,朕有要事办理,有事明日再来报奏!”

薛介应了声是,默默退下,行至殿外,对等候的项知节柔和道:“六皇子,奴婢跟您说了,皇上正为今日的上京劫案烦心,您若是没有大事,还请明日皇上气消些再来吧。”

项知节做出欲言又止的模样,看一眼身侧的姜鹤,道:“我在这里等着父皇。”

薛介眉心一动,大概猜到了什么,便躬身道:“那请六皇子到观麟阁暂歇,奴婢备下茶点,六皇子莫要饿着累着。”

项知节温和道:“有劳薛公公了。”

……

与此同时,五皇子府。

项知允听完来人禀告,声音都紧了:“此话当真?!”

“真。小的岂敢诓五爷?”

眼前人姓潘名阳,自从左如意死后,他便是五皇子最亲近的从属了。

他压低了声音:“您叫咱们多盯着六皇子的错处,刚才小的得了回报,说是劫案发生后不久,六皇子府的姜鹤姜侍卫,便提着个大包袱回府了。”

项知允:“可知道包袱里是什么吗?”

“探子说,是长条盒状的东西,拿雪青色的绸子扎作一提。小的去打听了,顺天府那边说,今天被劫走的五幅画,就是拿雪青绸子扎着的!”

潘阳道:“这姜鹤几日来频繁出入六皇子府,行踪诡秘。这人是行伍出身,咱们的人不敢死皮赖脸地硬跟,怕暴·露行迹,但他早出晚归地不着家,着实可疑,没想到是在做这些事!”

“小六跑去抢那五幅画作甚?”项知允蹙眉,“他嫌自己的日子过得太顺了?”

潘阳压低声音:“五爷,好叫您知道,今日被抢的是张太常家的书画。当年,张太常在黄州任同知时,黄州曾出过一桩假宝案……”

刑部本来就是五皇子分管,听潘阳说完前因后果,项知允立时明白过来,推测道:“张粤……派自己的人去黄州销毁证据,派出去的人却见财起意,不仅要带着账本逃跑,还想杀人灭口,结果被一群和尚抓了个现行?”

说出这段话,项知允都觉得自己被蠢到了。

根据呈送刑部的案卷,项知允做出这样的判断,不足为怪。

毕竟没人想到有人会跑去特地指点一群山野和尚怎么犯戒,而这群山野和尚真能不迁寺、不变心,在原地等了十年之久,只等着有心人被情报骗上门来。

得知事情原委后,项知允久久怔愣着,双手负在身后,在房内来回踱步。

潘阳在旁道:“五皇子,这是天大的良机啊!六皇子素好天文,本应和张太常交好;可张太常一心向着您,还送那苏成玉来咱们府上做幕僚,交好之心可谓是溢于言表,六皇子心中岂能痛快?他大概是想拿个把柄在手,让张太常能为他办事,也能叫他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

项知允:“小六疯了?直接派人……”

话说至此,他顿住了。

潘阳道:“五爷,那抢夺书画的人,特地选了僻静无人处动的手,就算书画真被抢了,你说,张太常能把这事张扬出去,跑去报官吗?”

“坏就坏在,抢夺东西时,姜鹤被张太常的管家揪住了。”

“姜鹤天天跟着六皇子,他的脸不少人可都记得,若是当即就暴·露了身份,那便不美了。他又是个军汉出身,怕是一时情急,便动了手。”

“这一动手,可不就惊动官府了?”

项知允咬牙轻声道:“六弟……就这般急着拉拢人心?”

“他与您可不同!”潘阳在旁煽风,“您一枝独秀,深受皇恩荫庇多年,是无冕的太子。六爷这个后起之秀,想要什么好东西,不是只能从您手里抢夺了么?”

五皇子沉寂许久:“六弟这样,着实不好,但我也不好太掐尖冒头……张太常到底是父皇的爱卿,此事又与父皇相关,我……”